《孙子兵法》就五步“道、天、地、将、法”
话说宁王带领大军正在攻打安庆,这安庆可是南京的门户,攻下安庆则南京指日可待,也就代表着一半的江山都要落入宁王的口中了,如此十万火急之时,你手握大军兵权应该怎么做?
不仅仅是现在,在当时很多人的意见都是:还等什么,赶快去救啊。先不着急,我们的王守仁王大人给出大家两个选择,一是进攻南昌,而是援兵安庆。
大家一致给出的结论就是援兵安庆,理由很充分:宁王造反准备多年,南昌的守备十分严密,如果贸然攻城,一时很难攻得下,而他进击安庆失利,士气很低,我军抄他后路,与安庆守军前后夹击,必然一举击溃,到时候南昌不攻自破。
实在是条理清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无论怎么看,这个选择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虽然这是一次讨论会,即使所有的人都同意,也是无效的,因为王守仁的官最大,大家也最相信。看看他是如何分析的:“你们的看法不对,南昌在安庆的上游,如果我军越过南昌直接攻击安庆,则南昌守敌必然会攻击我军后部,断我军粮道,腹背受敌,失败必在所难免,而安庆守军只能自保,怎么可能与我军前后夹击敌军呢?”
大家依然有不明白的地方:“南昌城池坚固,我们这些人能攻下来吗”
王大人胸有成竹的说:“诸位没有分析过军情吗,此次宁王率全军精锐进攻安庆,南昌必然十分空虚,此时进攻,自然十拿九稳!南昌一破,宁王必定回救,首尾不相顾,无需时日,叛军必败!”
这大概就是孙子所说的“知己知彼”吧,也是深入分析的结果。
好了,现在是检验王大人判断的时候了。
我们的王大人在战前做了一些准备,首先他派人四处传扬,大张旗鼓,说自己手下有三十万人,还特别说明这都是从福建和广东调来的精锐部队,绝非传言中的乌合之众。
搞得守军人心惶惶之后,他又派遣大量间谍,趁人不备,躲过城管监察,摸黑在南昌城内大肆非法张贴广告告示,劝诫南昌市民不要多管闲事,关好自家房门,安心睡觉,听见街上有响动,不要多管闲事。
他的这一连串动作不但让敌人惊慌失措,连自己人也是雾里看花,要打你就打,又不是没有士兵装备,为甚还要搞这些花招呢?
其实冤枉我们的王大人了,我们的王大人其实是爱民如子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尽可能的减少己方的伤亡,可谓是用心良苦啊。那么结果如何呢?
又是不按常理出牌,夜袭。王守仁一声令下,潜伏在城下和城门口的士兵即刻发动,攻城门的攻城门,爬城墙的爬城墙。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登城的军队竟然未遇阻挡,很多人十分顺利地到了城头,爬墙的人正纳闷,城门这边却发生了一件更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几个士兵小心翼翼地摸到城门,仔细打探后顿时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朝那些正在爬墙的兄弟们大喊了一嗓子:“别费劲爬了,下来吧!这门没关!”
远处的王守仁也是一头雾水,什么预备队,救援队压根都没用上,城池就占了,这打的是个什么仗?他还怕有埋伏,可后来发现,守军早就逃了个一干二净,找个人问问才知道,因为他老兄之前的宣传工作干得太出色,城内的人早就打定主意逃跑。还没等到进攻,就纷纷溜之大吉。
两天之后,王守仁的探子回报,宁王已经率领所有主力撤回,准备前来决战,不日即将到达南昌。消息传来,属下们都十分担忧,虽然占领了南昌,但根基不稳,如与叛军主力交战,胜负难以预料。王守仁却笑了,因为困扰他的最后一个心头之患终于解决了。
王大人的计谋终于“得逞”了,安庆之围得解,南京也就安全了。接下来就可以好好收拾宁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