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深圳女孩同时被12所顶级名校录取这件事迅速占上了微博热搜位。这个女生名叫夏雨菲,光从名字就能隐约知晓其父母并非一般下层阶级。记得去年有个很火的推文,“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两件事在我的脑海里很容易联系到一块儿。看到一女生同时被12所世界顶级名校录取的标题时,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女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呢?”意料之中,夏雨菲外公外婆在大学工作,母亲在国企工作,父亲是公务员。相比大多数人而言,这已经算不错的家庭环境了,经济条件不差,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都是知识分子。
小学之前,夏雨菲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在她六七岁时就已经觉察到她对科学感兴趣,并且有意地引导她往这条路上走。生于平凡之家的我们,足以让人生发生逆袭的无非是高考,纵使高考也不过想着考名校指望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在真正的兴趣面前又有几人能潇洒。我想起身边有个朋友蒂睇,她也是被外公外婆带大的。她说她小时候最爱跳舞,但是她外婆觉得跳舞耽误学习,所以上了一年级以后就不再让她上舞蹈兴趣班了。夏雨菲小时候喜欢化学,在家里将妈妈的化妆品和酱油混在一起玩,父母并没有责备她的行为反而支持她探索。蒂睇小时候模仿电视里舞蹈演员的穿着,用蚊帐作纱裙,换来的是外婆一顿熊揍。不得不说在人生的起点上,蒂睇已经输给夏雨菲一大截了。蒂睇一出生就因性别为女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医院里,外婆见她可怜便抱了回来养,一养二十余年。蒂睇说,外公早年是铁匠,在大机器时代还未来临的时候,外公外婆家也曾显赫一时,是村里第一个装吊扇,买啤酒和沙琪玛的人,但是后来落寞了。家中唯一有眼界的外公得了关节炎以后就不怎么说话了,确切的说,是说话不管用了,自然,外婆成了一家之主。很可惜,外婆没有念过书,甚至没迈出过这个县城一步,她固有的思维便是好好读书,只要考上大学就能飞黄腾达。这个想法和大多数家庭的父母一样,在他们眼里考上大学和未来生活富裕是划着等号的。不置可否,高考在普通家长的眼里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没有上过大学,没有过上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正如方方笔下的涂自强,他的悲伤不仅是他个人的悲伤,更是这个时代的悲伤。身边的老师,大都选择把孩子送出国。在我的印象中,能够出国的无非是两种人,非富即贵。夏雨菲选择放弃210多万元的全奖去沃顿商学院,离不开其背后的家庭经济条件。若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又怎敢选择出国这条路;若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又哪来放弃全奖的洒脱选择。虽说是个例,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好的家庭教育必须要有个好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父母的开放式教育,外公外婆对其兴趣的培养,造就了夏雨菲优于其他人的先决条件,经济条件的富裕给予了她更多的选择。
大多数人都出于寒门,最恐怖的不是出于寒门,是出于寒门却没有挑战命运的勇气。高于你起点的人比你还要奋力,你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命运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