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篇上稿在“弘丹在写作”的优秀文章。作者是语宣
在我拆解文章之前,我认真看过了这篇文章。看过了作者的简介,即“过稿读者、蜂虻、弘丹在写作等平台”后,心生好奇,就想通过拆解这篇文章,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具备这种实力。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确实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功力确实很强。而让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就是根据文章在很多细节上的巧妙构思,以及情感节奏上的精确把控。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看到了路遥的生平,而且我也因此被鼓舞、被激励、被影响。这或许就是弘丹老师说的:“要为文章植入有灵魂的价值感”吧。
这篇文章值得学习、反复学习。
一、【文章选题】最重要的、最需要的、最关键的
这篇文章的选题是:在平凡的世界里奋斗。
因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已经是很知名的小说了,他的经历也被大多数人熟知,怎么能够写得精彩,写得感人,确实有些难度。
但是熟知并不代表不好写,反而是因为人们熟知的故事,会引发读者更强烈的兴趣,看看这篇文章究竟能不能“写出独特的内容”。这十分考验作者的切入点、写作水品。
在弘丹老师的《精进写作》中提到,“选题是一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对作者来说,用什么技巧写,是战术层面的问题,而写什么,是战略上的问题。”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选题会影响一篇文章的阅读量。这篇文章选择了“路遥的故事”,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就是因为他具备了这样的三个维度,即:受众群体的大小、是否符合定位、是否有素材可写。
1、受众群体。“《平凡的世界》”、“路遥”,这两个词本身就是具备热度的词,加上很多人看过小说,看过电视剧,而且,还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这种自带热度的素材,会让很多热爱阅读的人不由自主的点开看看。
2、定位。
首先,作者在简介中写道:“擅长写观点文、人物稿”。所以,写路遥的故事自然能够手到擒来般的自然。
其次,因为我们写的文章,是要让读者看的,是需要有价值和思想的传递,最好是能给读者正面的价值和启发,并且激励读者发生正面的、积极的改变。这类的素材,既是读者喜欢阅读转发的,又是平台求之不得的。
第三,为了能够精准吸引读者,标题中就应该展现这篇文章的观点或主题。而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平凡的世界里奋斗”,这对于很多读者,特别是那些平凡的、“还在路上”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3、素材。即是否有足够的素材可写。是否有独特的观点表达。
这篇文章的素材看似很多人都知道,确实很容易获得,但是令我佩服的是,作者可以用这些人们熟知的素材写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特别用心地强调了了几个特别能够触动读者的点,比如:“贫困生活”、“贵人相助”、“成名之路”、“六年磨一剑”。
这几个点如此清晰,同时也是特别容易让人记忆和引发共鸣的点。
到这里,我又回顾了了一下标题“平凡世界的奋斗”,感到作者确实是在围绕着这个点着墨。
【知识补充】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文章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一篇优秀的文章要符合的要求有四个:
1、要有独特的观点
2、内容有信息增量
3、情感上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4、行文流畅,逻辑清晰
【对我的启发】
好文章一定是有一个特别明确的选题,而且在标题中就已经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了。
但是作为新手的我,在标题的打磨上,下的功夫还是太少,所以,需要以后在写文章时,要格外留意是否围绕是着“选题”,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功夫。
同时,把文章拆解到这里时,让我感受到这篇文章的行文自然而流畅,于是,内心不由得涌起对这位作者的钦佩和赞叹之情。
像我们这些写作小白来说,如果也想要写出这样的文章,一方面是需要多写多练,另一方面是要多阅读、多拆解优秀的上稿文章。即“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同时要调整心态,不要觉得看到别人写得那么好,自己怎么总也写不出那样的文章。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写作之路不会长久,很快就会被各种各样的挫折给“打败了”。
我们要有“成长型心态”和“长期主义”的思想准备。从这片文章,我就看到了路遥不就是“六年磨一剑”么?
写作是一种纸上的修行。所以,就要像唐僧一样,要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而且,即使很长时间没有上稿,也不能说没有收获。
因为写作最大的价值在于,在完成一篇文章时,思考的过程,而这种思考的结果,是改变了大脑的内部连接,就好比是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进而改变了我们的未来。
二、【文章结构】逻辑清晰的文章,可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地抓住中心思想,跟上写作者的思路
“具体一篇文章选择什么样的结构,由写作主题和素材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其中,文章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文章各部分的先后顺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开头点题+观点1+观点2+观点3+观点4+结尾(呼应、升华)
具体内容为:
开头:两次“出走”都非同寻常,都是命运的重大抉择,一次为了寻找生存出路,一次为了寻找生命出路。
1、贫困生活,但无法阻止求学之心
2、贵人相助,在文学之路崭露头角
3、成名之路,忘乎所以地创造
4、六年磨一剑,成就茅盾文学奖
结尾:他的作品,特别是《平凡的世界》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砥砺奋斗,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认可。
潘石屹曾说:“每一次在我人生低潮的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坎过不去的时候,我就读上一遍《平凡的世界》。”
路遥虽然只活了42年,但他的生命质量是辉煌的。生命故事和文学作品将会一直被传颂。
在拆解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总分总的结构。即:在开头阐述主题,表明总论点;中间部分阐述论点,或者讲述故事来支撑自己的论点;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而中间的部分,我觉得应该是递进式的写法,即一步步地按照时间的顺序写。
因为,递进式的结果在内容上,是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一层比一层深入,而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以时间为顺序来写的文章。所以,最准确的结果应该是总分总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就是,难度不大,最适合我们刚刚开始写自媒体的小白。
【知识补充】
“下笔前列大纲,写完后调结构,提升逻辑性”。可见,结构对于一篇文章最终的取舍有多么重要。
具体的方法有两个:
1、下笔前,先列好大纲,思考用什么结构来写作。
2、在写完文章之后,仔细修改,调整文章的结构。
最好的检验方式,就是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框架。如果思维导图的结构非常清晰,说明你的文章结构也比较清晰。反之,就需要重新调整了。
【对我的启发】
我认为文章的结构就像每本书的“目录”一样,不仅告诉我讲了什么,还让我们知道是用什么方式讲的。特别是现在的书籍如此之多,文章也是如此。
我自己在选择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就会去看目录,如果觉得目录上的内容就是我想要找的,打开的几率就会很大,反之,即使名字再吸引我,也会被我舍弃。
而结构的重要性不亚于标题。因为现在的人不像过去那样,获得一本书难度那么大。很多人就是看完标题,然后在匆匆浏览一下小标题。如果小标题让自己有感觉,可能就会继续关注具体内容。
三、【文章素材】素材的选择要点:与选题相关、新鲜生动、典型、真实
这篇文章讲的是路遥的经历,从标题(7岁因上学被过继给大伯,41岁获得茅盾文学奖)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的。
看完这篇文章后,就好像是看完了一个故事一样。把路遥的人生分了几个特别有意义的阶段,让我们随着文章的展开,一点点地领悟了“平凡世界的奋斗”是怎么一回事。
当我深入地去感受之后,我发觉它的写作模式符合了“写故事的通用框架”。
【知识补充】
美国作家杰里.克里弗说:“形式最纯粹的故事仅仅有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
而把冲突、行动、结局的框架再扩展一下,就是英雄之旅的框架。
围绕这个框架,回答了这七个问题,就能创作出一个完整而有吸引力的故事了。
这七个问题是:(结合这篇文章回答)
1、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2、有了目标之后,他遇到了什么阻碍?
3、为了实现目标,他如何努力克服阻碍?
4、努力之后,结果如何?
5、发生了什么意外?
6、意外发生后,情节如何转折?
7、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结合这篇文章,我的答案是:
1、主人公(路遥)的目标是:用大宇宙角度观照历史和现实,写作气势恢弘的小说。
2、有了目标之后,他遇到了什么阻碍?
路遥遭遇了生活的贫困和数次的退稿。(这个点就已经能够引发很多读者的共鸣了)
3、为了实现目标,他如何努力克服阻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因生活贫困,过继给大伯”,“当大伯不让他上学时,路遥找到了村大队书记刘俊宽求助。
在刘俊宽的帮助下,他终于拿着每个月只有25市斤的饭票走进了延川中学的大门“、”因为总是被退稿,于是他就投了当时最大的文学杂志《当代》。”
“写作过程也是艰辛的,路遥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放弃了常人的一切娱乐生活,甚至在身体严重透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写作。”
3、努力之后,结果如何?
“凭着自己的努力争取和奋力抗争,路遥终于可以上学,他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命运自己安排”的道理。”
“稿件竟得到主编赏识,不仅刊发,还一下子获得了三个奖:《当代》年度文学荣誉奖、《文艺报》中篇小说奖、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二等奖。至此,路遥跻身于全国实力派作家的行列。”
“《人生》不仅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拍成电影,产生了广泛影响。”
“1991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矛盾文学奖。他也成为西北作家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人。”
5、发生了什么意外?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期间,只要他在西安,我每次见他都在同一个地方:空荡荡一个小屋,孤零零一套桌椅,满屋子烟雾弥漫,脚底下烟头成堆,像一个关押犯人的单间。”
作品写成了,路遥的身体也垮了。
6、意外发生后,情节如何转折?
“掌声鼓励无法挽回他身体走向崩溃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完成了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写作,选编了《路遥文集》。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去世。”
当我拆解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停下来,不由得对路遥和这部小说再次涌起了钦佩之情。
结尾处运用的素材,是:“其人已去,但他的作品,特别是《平凡的世界》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砥砺奋斗,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认可。
潘石屹曾说:“每一次在我人生低潮的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坎过不去的时候,我就读上一遍《平凡的世界》。”
作者在这里做了有力的结尾,因为这部小说确实能够激励很多平凡的人去奋斗、去努力。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点是:“《人生》不仅获得了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拍成电影,产生了广泛影响。路遥小说成功不仅因为同生活密切结合,而且与他写小说前做的大量准备工作相关。
如同路遥好友海波在《人生路遥》写的那样:“路遥写东西准备时间很长,准备得很细,几乎每一个事件都要在生活中找到根据,每一个人物都有小传,其中包括他的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交往半径、性格特征等等。”
这种对于写作的用心和细致,文章写出来能不出彩么?
所以,我觉得这次的拆解不仅仅是文章写作上的收获,更多的是直面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时应该具备的心态。
【题外话】
此时的我,零基础写作的大作业再次“榜上无名”。虽然仍然会有失落的情绪,会有求而不得的难过,但是这就是现实,说明我的写作水品还有待提高。
就像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他说的那样“你不要去想着什么作弊、抄袭,因为那样的结果看似很光鲜,但它是虚假的,你无法了解前一阵子的学习成果是什么样的,那你怎么能够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错呢?遭遇大考、高考时,你不就作茧自缚了么?”
我们始终都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时,自己可以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总之,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无论成绩如何,结果如何,我们对他的态度都是接纳的,始终如一的。
弘丹老师在《精进写作》的后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许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请你相信,你并不孤单,我们都曾经历困难。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今天你放弃了写作,明天也许你就会放弃其他事情。”
写作带给你生命的觉知,唤醒你内在的智慧,生命在文字中获得重生。
让我们放下焦虑,方法评判,放下失败的恐惧,相信自己的创作潜能吧。
写作是终身学习者和终身成长者的标配。
#弘丹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拆解文章的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6l1N_snetL1fF9ea-f-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