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学习笔记】||第22课:鬼神之为德

第22课

读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悟原理:

对于鬼神,孔子的态度是不语怪力乱身,也就是孔子对鬼神是避而不谈的,以免民众陷入迷信之中。

那么,这一次孔子专门讲的鬼神究竟是什么,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我们来看原文,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意思是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看他也看不见,听他也听不到。但是他生养万物,没有一事一物遭到遗弃!是什么事情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呢?其实,当我们完整学习了《中庸》之后,就会明白,原来这个鬼神不是妖怪,而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张天网,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张天网看起来很疏松,但是在它之下没有什么能被遗漏掉。那么,这张天网究竟是什么呢?

它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就是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也就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运行规律。

我们通过点点滴滴的行为作用,与他人和世界建立了善恶交织、错综复杂的种种链接。所有这些方方面面汇聚起来,就构成了自己的人生。而很多行为作用背后的逻辑关系,我们并不能透彻领会或洞察,因此,古人将其称为鬼神,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宰着我们的命运,其实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这一规律在主导着我们的人生。

孔子是如何面对所谓鬼神的呢?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鬼神让天下的人都斋戒沐浴,穿上庄重整齐的衣服去敬奉祭祀,它浩浩荡荡,他们好像漂浮在人们的头上,又仿佛流动在人们的身旁。

在古时候,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将很多事情归功于鬼神,归功于天地。这样做的好处是人们对祖先、对山河大地都有一份敬畏。若是对大自然的敬畏有所淡化,那么我们去哪里寻找敬畏之所呢?

当一个人干了不好的事情,心里面就会发慌,晚上看到影子也觉得害怕,甚至是噩梦缠身。这就是良知在提醒良知与鬼神又是什么关系呢?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墓志铭上是这样写的:有两种事物,我的思考越是深沉,心中的敬畏越是持久。一个是头顶上的浩瀚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令。他们向我印证,上帝记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原来回到根本上,就是阳明先生教会我们的良知即天礼。在心中即为良知,在头顶即为天理,两者合而为一,当我们内心感到不安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天打五雷轰了。若是处于这样的境地中,而且不思反悔,必然会产生不好的起心动念,必定会有不好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最终一定有不好的结果,等待着被兑现。

因此,令我们敬畏的并不是外在的鬼神,而是自己心中良知。因为当我们欺骗自己的良知时,已经有一份对应的恶果在等待着我们。

那么鬼神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影响呢?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诗经说,鬼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尽呢?鬼神既看不到,又听不到,十分隐微而善于赐福降祸,又非常明显。

真实的东西是不可掩盖的,就像鬼神一样。我们最担心有鬼神在暗中捣乱,只降下祸患,甚至对他们害怕和恐惧。但是老子是这样来看待鬼神的,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也就是当我们按照自己的良知来做事时,已经走在天理大道上,当我们依道而行的时候,内心坦坦荡荡,这时就算有鬼神,又何尝不是作为守护神在保护着我们呢?

要点回顾:

总结今天的三个要点:

第一,鬼神之德,便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

在这张天网之下,没有例外,就像真的有鬼神在监督这一切。

第二,我们敬畏的并非鬼神而是自己的内心。

内心越是纯粹,一个人就越是自信,就越能够成事。

第三,良知即天理,良知即是最好的护身符。

我们一直走在正道上,哪怕真的有鬼神也伤害不了我们。

课后思悟:

突然有想起来有句老话“心中有鬼”。应该说的也是这里的意思吧。此文中所说的鬼神就是指自己的内心良知。凡是从做的时候就知道不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是我们的良知在看。

前一段一个朋友说有一件事可以让他在秒秒钟之内赚到很多钱。然而他果断拒绝了,我们还一个劲儿的惊愕的,为什么不做那么容易赚一大笔钱?那个朋友淡然的一笑说:“如果我做了我会对不起我的良知,我会内心不安的。”突然理解了他的那个决定!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修行,每个人的欲望都是无止境的,然而在起心动念上用功,就会问自己这件事可为不可为?当我们的良知告诉我们是依道而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勇敢前行;当我们良知在徘徊的时候,那一定是在偏离道的层面,不能再继续下去,如果那样就会越走越远。

依道而行,无畏良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怕鬼,鬼未曾伤我分毫;我不怕人,人却伤我到体无完肤。 偶然看到上面那句话,感触颇深。 鬼神之谈由来已久。...
    村边的柳树阅读 239评论 0 0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2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
    明道1968阅读 596评论 1 3
  • 作者:吴展良 摘要:朱子之鬼神论乃其宇宙观之重要部份,亦其建构儒家政治社会伦理秩序及批判佛家轮迴因果说之重要基础。...
    溪山心隐阅读 1,637评论 0 1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46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95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