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榄,即橄榄,曾是我们这里一种重要的生活物资。它是一种高大乔木的果实,成熟时直接入口吃很涩、酸,需要经过盐腌渍后,当配粥小菜吃。
虽然是配菜,但是也是很珍贵的。黄榄树可以长很高大,十几米乃至二三十米高,每年结一次果。果实密密麻麻,一棵树往往可以采摘上百斤乃至几百斤。即使这样高产,但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拥有黄榄树。
每到夏季,黄榄将成熟但未到采摘时候,我们放学归来,经过黄榄树下,去树底下走来走去,慢慢地踩着树叶和杂草。一旦感觉脚底下有东西硌着,立马俯身拾起,若是一颗掉落的黄榄,高兴不已,赶紧放进口袋。若是小石头,则白高兴一场,悻悻地丢开。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拾几个,偶尔也能拾十几个。小心翼翼地拿回家,攒个两三天的量,则用石头砸烂,下一点盐搅拌,腌几天就能吃了,这是简易版的做法。这也是仿着大人们的做法操作的。
差不多割完稻谷,就开始集中采摘黄榄了。采摘方式也简单粗暴,直接用棍子敲下来,和北方打枣是一样的。当然啦,事前会把树底下周边的树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防止黄榄掉落时找不到,有些讲究的还会铺上一层纺织布。当树上的黄榄被棍子敲落,簌簌地掉在地上,犹如下起冰雹。这时,大家都躲得远远的,防止被砸到。只有差不多了,才敢上前捡。
采摘完毕后,大家分了分,各自回去完成最后的工序。先洗净、晾干,取一勺盐、五六个黄榄放到石臼去舂烂,然后舀到罐里面压实,密封好,要吃的时候再取。大致和腌菜差不多的做法。
以前家家户户都会腌渍一两罐黄榄,配以白粥。小时候,米饭一般是晚餐吃一顿,日间多是白粥,佐以番薯等杂粮。而黄榄的重要性便是配白粥,让寡淡的吃食有了些许滋味。
现在生活好起来了,黄榄这种又酸又咸的小菜在餐桌上不多见了。而山上的黄榄树自生自灭,有些被蚂蚁筑巢、杂草缠绕而逐渐枯死;有些花开果落无人拾,冬去春来又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