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贾平凹办书法美术展啦!大家看看他干得如何?】(经典推荐@ #上官皖儿#)
“十一”之前,为了七十周年国庆,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办了名为“拙见平凹——走进贾平凹的艺术世界”的书法美术展。一时间,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关注。
本人于9月25日到了西安,真实地领略了大都市的名不虚传和西部人的豪爽热情与美食的迷人之处。
先说说他的画。
画一人骑在鱼背上钓鱼,题“骑鱼钓鱼图”。——这和“骑驴找驴”是一个意思,幽默中透着智慧。
画一虎驮佛,名曰“陀佛”。题:“唐僧取经之过程,其实是伏魔之经历。取经以诚,伏魔以力。”——以有趣的画面、有趣的文字解释唐僧取经,端的是有得之思。
“我喜欢写字,是我从事着写文章的工作不能不写字,没有当兵的不爱武器的。”贾平凹这样说。众所周知,他写书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已经能卖到一平尺三四万块钱了。写得怎么样先不说,光是这个价格,绝大多数的专业书法家是望尘莫及的。
据了解,贾平凹写书法后,很多朋友开始向他求字。求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成了他生活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读书和写作。怎么办呢?贾平凹就在书房写了一则公告:要我写字可以,请拿钱来。意思很直白,以后别跟我求字了,我又不是不卖。贾平凹没想到的是,公告贴出去之后,还真有人拿钱来买字。既然写字能换钱,何必把他们拒之门外呢,谁又会跟钱过不去呢。
但是,写得多了,明码标价了,外人就会用书法家的标准去评价贾平凹,风言风语的不少。对此,贾平凹回应说:“我很清楚我自己的水平,我的书法是缺乏基本训练的,之所以能有人认可,多少借助了一些文学上的名声。但我仍坚持,我写的是一些汉字,不是书法,我也不要当书法家。”
他还说,我没有临习过碑帖,当我用铅笔钢笔写过了数百万字的文章后,对汉字的象形来源有所了解,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所理解,也从万事万物中体会了汉字笔画的趣味。“如果我真是书法家,我的书法的产生是附带的,无为而为的,这犹如我去种麦子,获得了麦粒也获得了麦草。”
贾平凹没有拜师学画的经历,没上过美术学院,他的画与学院画和传统文人画都不同。著名记者、作家淮君总编辑说,美术史上的“文人画”,是指唐宋以来具文人身份与修养、讲究笔墨形式和文人意趣的绘画传统,有文脉可寻,有大师级人物。
贾平凹曾经这么说:“我是先文字,后书法,再绘画。文学创作是我的事业,书画是业余爱好,陶冶情操,更是养文养家之策。”
他在这次展览的前言中写道:
我是多么地喜欢着书画艺术啊,自感到我生命的土壤里有各种颜色,能长绿的树,也能长红的花,我与书画应该有缘。在我的认识里,无论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除了各有各的不可替代的技外,其艺的最高境界都是一样的。我常常是把文学写作和书画相互补充着去干的,且乐此不疲,而相得益彰。
常听到这样的话: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实这话是从事的文、字、画达到了一定程度后方可讲的。只有在达到一定程度上了,手里的钢笔和毛笔才能与人合而为一,那么,人是什么人,文字就是什么文字,书法就是什么书法,绘画就是什么绘画。我的体会是,我有我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观念,我有我的审美,所以,我的文学写作和书画,包括我的收藏,都基本上是一个爱好,那便是一定要现代的意识,一定要传统的气息,一定要民间的味道,重整体,重混沌,重沉静,憨拙里的通灵,朴素里的华丽,简单里的丰富。
——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