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用扇贝背单词时,遇到的几个“贴心时刻”

背单词这么多年,我用过不少软件。最后留在手机里的,是扇贝。不是因为它的功能最多、最炫,而是因为它总在一些细节上,让我觉得它懂我。

1. 它帮我绕开了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每次打开单词书,总是从 abandon 开始,仿佛在提醒我迟早会放弃。在那些早已认识的词上浪费时间,真的很消磨热情。

扇贝做了一件很聪明的小事:它让我先做个简单的词汇测试,然后像过滤器一样,默默帮我筛掉了那些我已经掌握的词。这意味着,我打开的词书瞬间“变薄”了,从第一页开始,迎面而来的就是我需要攻克的生词。这种“从起点就开始进步”的感觉,真的很好。

2. 它记得我“哪里容易忘”

我们都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但扇贝把它变得更“懂我”了。它不像一个严格的教官,对所有单词一视同仁地安排复习;它更像一个细心的朋友,在默默观察:

我点过“不认识”的词,它会更频繁地让我温习。

那些我轻松点击“认识”的词,它会放心地拉长复习间隔。

于是,宝贵的复习时间,都被集中用在了我真正需要的地方。

3. 它让单词从纸面上“站”了起来

这是我最喜欢扇贝的地方——它让背单词变成了一件很“立体”的事。

给手写党的小确幸:我可以把词表导出成PDF,用经典的A4纸法手写记忆。笔尖划过纸张的触感,能让记忆变得更深刻。用iPad搭配手写笔记App,也能享受同样的乐趣。

词文串学:像拼图一样完美。这是我心中扇贝的“王牌”。每天学完新词后,它会立刻给我推送一篇嵌入了这些新词的文章。那种“刚认识它,就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重逢”的感觉,非常奇妙。单词不再是孤立的符号,它瞬间有了生命和上下文。

场景学习:提前预演“如何使用”。我可以选择一个我感兴趣的场景,比如“咖啡店”或“机场通关”。扇贝会立刻生成这个场景下的对话和词汇,让我不是在“背”单词,而是在“预习”一场即将发生的生活片段。

那个随时在线的“小老师”。当我纠结于 affect 和 effect 的区别时,不用再切换App去搜索。只需点一下“问问AI”,它就会像一个耐心的老师,用我能理解的例子讲清楚,回答还能一键存成笔记。更贴心的是,当我某个词反复记不住时,它会冷不丁地冒出来一个神助攻,比如告诉我 ambulance(救护车) 可以谐音记成“俺不能死”,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一下子就记住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