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a——拓一片福州城与“候鸟”的同温层

当一名女性通过专长将爱的天性升华,将不仅限于情爱的博爱,于点滴间释放,所展现的是一座城该拥有的同温层。

这一篇出场的是Anna。

千难万难地相约,在福州前屿村的一条小巷子里的一间小民房,终于再见Anna。彼时,她正在门口,将“村童妈妈”的海报挂上窗栏。

这个小民房,未来会是一个属于居住在当地的妇女聚乐部。Anna与我一同畅想了一下午:

入门处,计划搭一个吧台,办起品酒会,来自湖南、四川、安徽各地的家酿与福州青红能不能勾兑出不一样的夜色?

一个房间留给“沙龙”,分享各地特色菜、倾诉工作家庭烦恼、再相互出谋划策、开启健康讲堂、手工技能交换班……时间是不是就不会只消磨在“四方城”?

房子外,有低矮且延伸的墙,作用是标示村与村的间隔,如果由妈妈们和孩子们一同涂鸦装扮,会不会反向代表了村与村的融合?

————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拓荒者」更适合放在Anna身上。

相识早在2012年,Anna从社工沃土到故土,居然想着以己之长、以己之爱,筹划推一推让社会更有温度的天方夜谭。

那时福州,社工还是个带有“神秘色彩”的职业,市民中十问九不知。

仅从投入一个月的奔走时间,在与彼时同啃民主意识的领导哥们儿,软磨硬泡的争到半个封面版就可窥一斑。

而另一个佐证是,她的所筹划的关注福州流动儿童的项目,15次被高校拒之门外,6个多月里没有任何资金来源。

彼时相视,用堂吉诃德自嘲一番。

————

“菁英地带”——这个词是不是会给一切丧着的丧者,带来逼格、白领、端姿态的遐想。

但在那个时代,对于边缘于福州的外来务工家庭的小候鸟来说,是一种可以由外而内的期许。

摇摇晃晃且跌跌拌拌中,在晋安区红光苑小首个驻校社工站,迈出了第一步。

在接下去的3000多个日子中,Anna作为一名女性,将不限于情爱的博爱,滴灌于1000多只“小候鸟”身上,以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的行动,带动一所民办校师生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果说,如此字正腔圆的形容,无法理解的话,那么细节是最好呈现:

这所学校里,学生的流失数从400多人降到40人以下;

安保大叔很乐意站在校门口与每一个孩子,微笑摆手再见,不巡视到校园里无一孩子逗留,就不算下班;

校长可以葛优瘫地咨询着活动中环节,问,如何设置才能让孩子们获得最平衡心理感受;

涉及学生的公共事务讨论,都在菁英地带向所有孩子开放;

……

当升入初中的孩子放假主动回校互助,以“校友会”的情感参与学弟学妹的各项行动,在流动中就算是呈现出了归属感。

————

三年后的另一个变化是,Anna身为人母了。

家庭带来的另一个层面的认知是,影响小候鸟的诸多因素,来自亲鸟。

于是,便有了“村童妈妈聚乐部”的诞生,当母亲找到了自身于城市中的价值感与责任感,必然带给孩子更踏实的前行道路。

在我看来,不变的所谓模式——

共建的美好,自然会被共同守护。

也许不久之后,三个城中村(前屿村、鼓一村、鼓二村)的交叉点,

将幻化出一片原生家庭、留鸟家庭与候鸟家庭的同温层。

我无法说Anna的每一步,推动了多大的社会认知,但实实在在地看到一名女性倔强的坚持,在时间轮滚动向前的过程中,将爱的天性与专长,散发在榕城一隅,于隔阂高筑的生存阶层中,撬开一丝信任与融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练习的好方法:将旋律片段以比表演速度稍慢的速度进行练习,就仿佛是在做慢动作。 大关节的重量让身体加入到制造声音的行...
    Snowkeru阅读 94评论 0 0
  • 1.人常忘记死亡,于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本性。 2.“换位思考”很有趣,换来换去还是你在思考。 3.今天很辛苦,明天依...
    世先生阅读 155评论 0 2
  • 前段时间,刚刚跟一个我自认为在大学很要好的女生绝交了,我们在绝交之前还大吵了一架,她跟我吵的内容我到现在都。。。(...
    谦哥xxx阅读 557评论 0 1
  • 你知道大多数人过上梦想生活的阻碍是什么吗?金钱。毫无疑问,是金钱。 因为金钱代表了一种特别的人生观,反映了我们的心...
    存凤呢姑娘黄莺阅读 732评论 4 9
  • 入坑iOS已经百年有余... 期间一直都在创业公司修炼,此处天地资源匮乏导致修真者数量非常稀有,在此地修炼几乎都得...
    嘞似彩笔阅读 420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