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份的某一天,和陈先生逛麓湖公园时,在聚芳园的大草坪处,看到几位背包客手持登山杖往一个绵延着台阶的门洞走去。出于好奇,便问他们那里面是什么?背包客说:“是鸿鹄山,一定要来爬一下,不然会后悔的。”
那天因为还有别的安排,加上并不知道这座山有多高,到底需要爬多久,就并没有上去。但也从此对这片未知的区域产生了好奇,没想到在熟悉的麓湖公园,竟然还有一座我不知道的山。
五月份,终于在一个有空闲的周末,和陈先生一起,踏入了上次没有进去的门洞,穿过台阶,开始攀登鸿鹄山。
初登鸿鹄山,是没有对它有过多期待的。此处位于广州市内的麓湖公园内部,公园虽然很大,但这里只是公园的一个小角落,即使是一座山,应该也是那种不算高,爬起来也索然无味的低矮山坡吧。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开始了登山之旅。
穿过狭窄的门洞后,视野开始变得开阔,眼前出现了一个岔路口,跟着“上山”的指示牌,我们选择了左边的小道。一开始是平坦路,几十米后是向上绵延的石阶,石阶很窄,一个人走刚刚好,若恰好有人从山上下来,上下山人的交汇处就必须有人侧身才能让另一人顺利通过。
道路两旁的风景让人惊喜,全是郁郁葱葱的绿,绿色植被随着山的高低起伏呈现出一种层次感,身处其中像是走进了宫崎骏的动漫世界。
山路本身不难走,但连续登石阶就容易感到累。好在一处陡峭的石阶之后,就是平坦的小道,又看到几处石椅,可以稍作休息。
接下来的上山路基本上都是平坦的小道,可以轻松地一边欣赏路边各种各样的植被一边慢悠悠地向前走。
need-to-insert-img
于我而言,这是登山过程中最为快乐的事。走进山中,被满眼绿色及空气中的负离子包围,可以让我暂时忘却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大自然有着神奇的治愈力,闻着花香树香,看着脚下不断远去、渐渐变小的城市和街道,感受着运动后流汗的快乐,能感到一种莫大的幸福,觉得自己很富有。
大概走了十几分钟的山路,眼前又出现了几十级石阶,一鼓作气登上石阶,看到了一个两层的中式亭子,登上亭子的顶部,可以俯看到底下聚芳园的大草坪和沿山的绿色植被,往上又可以眺望到山顶的一座四层的塔楼。
从亭子下来,继续前行,有一个写有“鸿鹄楼”的指示牌。沿着指示牌的方向再走两百米左右,果然看到了一座四层高的朱色塔楼,这里便是鸿鹄楼。
鸿鹄楼一层的底下立有一个牌子,用中英文介绍着鸿鹄楼的由来。鸿鹄楼的结构和武汉的黄河楼颇为相似。介绍中也有“北黄鹤、南鸿鹄”的说法。但比起赫赫有名的黄鹤楼,鸿鹄楼显然低调得多。估计就连很多广州土著,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登山过程中,所见之人并不多,但在山顶的鸿鹄楼,却已经挤满了早已登顶的人。时值五月,正是广州的酷夏,不少人在此纳凉。
鸿鹄楼果然凉快。每一层的四周都是开放通风的,一楼大堂最为开阔,在此聚集的人也最多,上了二楼,只有四周的平台可以休息,有人拿了垫子,直接铺在平台上躺下来乘凉。吹着扑面而来的山风,确实比空调房里还要凉爽。
三楼和四楼的视野最好,凭栏而望,四周的美景尽收眼底。鸿鹄楼虽不高,但胜在位置佳,四周都可环视美景,而根据位置不同,在东西南北面俯看到的景色也有差异。
一面可以望到远处的高楼大厦,一面可以欣赏远处白云山层层叠叠的植被,一面可以俯看整个麓湖和辽阔的高尔夫球场,一面又可以隐约看到城市那头的小蛮腰地标。
之前我总是和朋友在爬白云山的时候在快到山顶的观景台俯瞰脚下的广州城,而登上鸿鹄楼后却发现原来在这座市区的山顶上能得到更好的视野,真是一个意外之喜。
登高望远,确实有利于立鸿鹄之志,此处的高楼,的确配得上“鸿鹄楼”这个名字。至于和黄鹤楼并称,因为我之前正好逛过黄鹤楼,觉得在结构上两座楼的构造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两座楼的历史底蕴和现在相差较远的知名度。
作为把广州视为我的第二故乡的人,我也有个私心,希望鸿鹄楼再“争口气”,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好地方。
而同时我也担心日后若真的太过盛名,又打破了这里原本的清净。看来名气和内核,有时候确实不能兼得。
五月登过鸿鹄楼后,我又多次带朋友来这里游玩,几乎每个朋友逛完都会有这样的感想:确实是个好地方,之前也确实不知道。
听说在傍晚登鸿鹄楼的话,若恰逢好天气,还能看到广州的落日。我想象着这个场景一定很美,也在心中暗许:下次要去那里欣赏一下美丽的落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