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的说法是由于姓氏读音造成的。汉族的姓氏由字与音合成,字与音合伙惹事,一个都脱不了干系,属共同作案。由字音,又得扩展到汉字汉语的谐音,不同的字由于音同或音近会启发无数联想。联想是人类趋向聪明的必由之路,但联想是双刃剑,既能产生趣事,也能制造祸端。何况,老祖宗们还创造了丰富的能迷惑身心的迷信呢!
单说牛曹两姓。牛,本应读作niú,二十八宿之一,哺乳动物,好家畜。曹,应该读作cáo,周朝国名。除此,牛曹都是姓氏。牛的同音字无二,曹的谐音字却多,其中有一个“槽”字。槽,有五种意思,三种作名词解,两种作量词解。作名词解的槽,有两意解释为器具,其一解释为盛牲畜饲料的长条形器具,如猪槽、马槽,当然也有牛槽。问题的根子便在这儿。牛槽,牛槽,牛吃食的槽,说走嘴了或说习惯了或简明了,就是牛吃槽。牛吃槽,一谐音一联想,成了牛吃曹,吃曹便是伤曹,于是牛曹相克,实质上是牛克曹。试想,克星常伴身边,不时虎视眈眈,姓曹的如何能安稳?两姓如何能和平相处?当然,姓牛的无所谓,说不定更牛气,哪怕不外露,心里也整日舒坦得想唱想跳。但光牛气不行,人家姓曹的咽不下这口气,不能允许你老是牛气。不知道哪一天开始,也不清楚起因如何,是一方自愿还是约定俗成,牛的读音在香村发生了彻底改变,改变得令外人以为这个汉字是多音字,或以为是难懂的地方土话,从而惭愧自己学识浅薄。
在香村,只在香村,牛不再读niú,而变异为ōu(欧音)。
于是乎,牛(niú)在香村消失了,不会再有牛吃曹,两姓终于可以相安无事了。
其实不然,表面的平淡无法掩饰内心的躁动,各自都憋闷着,一旦有风吹草动,都会趁机寻求出口以求发泄。姓曹的依然不痛快,因为音改了,但字还是那个字,看到想到都不可能自在。姓牛的则觉得委屈,好好的一个姓,改得没了根基,喊出来觉得虚飘飘的,不实在。有时候,个别姓曹的愣头小子故意“ōu ōu”连吼几声,乍听上去如同使唤牲口,牛姓人想怒又不便怒,毕竟他们自己使唤牲口时一样这么吼啊!日积月累,心里的隐痛慢慢积聚成暗火,一旦遇到合适的风向立刻燃烧成遍地烈焰,烧了别人也焚了自己。姓氏,一直是香村各种事端的直接导火线。即使明争少,暗斗从没有止息过,如同潜藏在地表的一股强大暗流。香村人像感受自己的心跳一样感受到暗流的活力,谁也没有力量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