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叙述技巧
——《小说教学教什么》读书笔记五
小说叙述技巧与教学内容确定
(一)故事情节与小说情节。
故事情节是故事本来的发生发展结束。小说情节是小说叙述事件的展开过程。故事情节的展开一般是线性的,小说情节的展开因作者着叙述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形态。一个故事在小说中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在小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与小说情节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作者运用技巧的地方。在叙述小说情节的时候,有障碍,不能够很好的按照小说情节复述的地方,往往是值得注意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运用技巧的地方。关注故事情节与小说情节的不同,可以让教师发现更多的教学资源。
(二)关注小说四要素,更要关注小说的叙述技巧。不仅关注小说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小说是怎么写的,也就是关注作者的叙述技巧。关注小说的叙述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欣赏小说的艺术
(三)关注小说艺术效果的达成。
读完小说,人们往往能够感受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如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等。在教学中,其实不需要花费大力气去教小说的艺术效果,只需要确认一下、点拨一下就可以了,需要关注的是艺术效果是怎么达成的。要关注艺术效果的达成,就要关注作者的叙述技巧,这就要从关注小说故事到关注如何讲故事,从关注铺垫手法到关注铺垫手法得以实现的前提。
(四)关注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完整的小说作品的完成是读者介入的结果。也就是说,读者是小说的一个构成要素。小说教学不仅要关注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关注小说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艺术效果的达成就在于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读者与小说作品,包括作者之间进行了沟通。因此,小说教学要关注小说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反思
一、关注小说的叙事技巧
通常小说教学会关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只是小说教学的常规内容,是解读小说的套路。但就像书上所讲的,这些内容其实是显性的,是学生比较容易感受到,比较容易明白的。学生容易忽视或者不明白的,其实是作者的叙述技巧。所以,老师在解读小说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小说写了什么故事,更要关注小说是怎么写的,及关注小说的叙述技巧。理清小说是怎么写的,抓住叙述技巧,能加深对小说的内容的理解。
体会故事情节与小说情节的差异,关注这个差异,是解读文本需要注意的一点,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关注小说的叙述技巧。
要关注小说的叙述技巧。感觉老师的阅读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正是通过叙述技巧把故事包装成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自己的阅读感受,深化自己的阅读感受,对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理性思考,看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包装成小说的。把小说的这些包装层层打开的过程,其实就是梳理小说叙述技巧的过程。感觉老师自己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喜欢自己阅读,把心放进作品中入情入境地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品味自己的阅读感受,深化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理性思考。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课堂阅读。
二、关于个性化解读。
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以前只把个性化解读作为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有自己个性化的阅读感受,阅读理解。却没有想到,个性化解读还应当是相对于文本来说的。每个文本都有自己的文本类型。小说就是小说,散文就是散文,诗歌就是诗歌。每个文本的类型,都有它的解读方法,教学内容,决定了它的教学起点,它应该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章的但是同一类型的文章,每一篇又有自己的文本个性特点。如《变色龙》以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是一个情节类小说。《孤独之旅》则是在景物描写中来烘托人物,是意境类小说。解读《变色龙》与《孤独之旅》,就应该注意它们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遵循文本体式特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而不应该都按照解读小说的常规只分析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孤独之旅》和《白洋淀》的景物描写都非常优美,但是曹文轩《孤独之旅》的景物描写与孙梨《荷花淀》的景物描写特点,又不相同。《孤独之旅》会对一种事物铺开来写,如文中鸭群、芦荡、雷声的描写。《荷花淀》往往用一两个生动形象的词语点染出景物特点,烘托人物形象,像白描。在解读文本,品味景物描写时,应该注意曹文轩景物描写的特点,孙梨景物描写的特点。
可见在解读文本时,要注意文本的共性与个性,共性就是这一类型文本的特点,个性要兼顾到这一个文本所独有的特点,文本的个性特点,独有价值。
文本解读时,要解读出文本的个性特点,独有价值,这也应该是个性化解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