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进行“如何阅读”的主题阅读,正好读到速读部分。大部分关于“如何速读”的书在介绍速读方法的时候,都是提供几种常见的速读方法,比如指读法、进行拓宽视线训练、整行阅读训练以及三级跳练习等,并没有太多的新意,而且大部分着眼于局部的训练。
昨天读的齐藤英治的《王者速读法》里面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读书法——知识创造性系统读书法。作者认为每一个阅读者都是王者,王者的时间非常有限,只能利用30分钟来阅读一本书,因此他提出了“30分钟读透一本书”的全新理念,是“读透”而不是“读完”哦!。
那么如何利用30分钟读透一本书呢?作者认为仅需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分钟预览
五分钟预览的目的是了解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有怎样的构成,其中有哪些最重要的事项,同时还要明确我想要从中这本书获得怎样的信息,为此读哪些部分就可以了,哪些部分需要重点读。简而言之,就是整体把握该书结构,明确自己的阅读重点。
那么这五分钟预览什么内容可以完成上述任务呢?
首先当然要看封面和内封,有腰封的还要浏览腰封。
这一部分可以告诉我们读者的信息以及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借此我们可以获得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这就像我们初次认识一个人,没有打招呼之前,我们会先通过观察她的服饰、发型、表情等进行初步判断。
然后重点看目录。
’想要了解一本书的结构,看目录是最快速最便捷的方法。目录往往有大标题和中小标题,看大标题可以对书的整体结构有清晰的了解;看中小标题可以推测这部分内容的大概。看了目录就能知道这本书什么地方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内容是哪一部分。
剩余的时间我们就翻翻正文,看看标题、图表、照片、插画、漫画等内容即可。总之就是翻看正文中显眼的内容。枯燥的文字看着既累又费时,图、表却比较直观,看着轻松多了,而且图、表的内容往往比较丰富,说不定就透露了你想知道的内容。
当然,前言、后记之类也有必要翻翻,这一部分内容往往交代了作者写作的原因、经过,甚至告诉我们阅读的角度,这本书的新颖之处等等,方便我们快速确定重点。
第二阶段——用翻开书本的前两秒检查所有书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书本所有页浏览一遍,重点关注关键词、标题以及插图等,完成对一本书的整体把握。作者在此引入了浏览图片技术的方法,即利用人们与生俱来的右脑能力——捕捉到文字本身的整体印象,不加修饰的去理解。要的就是书中得到的印象直接传递到大脑的感觉。在这一阶段有两类关键词比较重要。
一类是从书本浮现出的关键词。既有标题等部分突出强调的,也有反复出现的。另一类是大家自身拥有的,这是自己之前意识不到的。
五分钟预览之后脑海中会留下书中反映出的关键词和引起自己注意的关键词,这两类关键词会成为我们快速理解书籍的启发,还会联系到我们潜意识里拥有的某个主题。
完成这一阶段的阅读之后,心中应该清楚的知道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应当重点去读哪些内容,哪些是自己需要去看的,哪些是自己可以跳过不看的。
但是对于阅读的新手,总是习惯去读完整本书,不把全书读完一遍总觉得自己没有读这本书。因此作者特别强调“追求完美是高效阅读的劲敌”。作者认为经济学家提出的“二八法则”也适用于阅读领域,即阅读作为整本书核心部分的两成能得到那本书的八成信息。
只读20%就能获得一本书80%的信息,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更何况即使逐字逐句阅读,也未必能够得到100%的信息。
明白重点之后,我们就要进入第三阶段的阅读了。
第三阶段——用跳读法阅读最重要的两成内容,获得八成信息
所谓跳读,是指唰地从中抽取一段,粗略地领会大意。跳读在把握整体的同时注重正在阅读部分的意识也很强,而且随着不断的读书实践,熟练程度不断提升,整体和部分都将能兼顾。
跳读取决于阅读者的意识和熟练度。
跳读并不是盲目的挑选段落。我们在读书之前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阅读目的,通过前面的预览和浏览图片两个阶段我们已经知道自己需要重点阅读的部分在哪里了,跳读就是选择之前确定的重点进一步细读。
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依然是秉持“阅读两成得到八成”的观念,要勇于舍弃八成。也许有人会担心舍弃的八成里面会有重要的信内容,也许会有,但是“现在你能够读取的信息在于高出眺望得到的能够理解的地方”。就像鸟儿从高空俯冲到海面捉鱼。即使深海有鱼,也不是能吃的鱼;若是吃不下的大鱼,也是枉然。对于书中你不能一眼看出的重要之处就像那吃不下的大鱼,最终读了也难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逐字逐句的阅读,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是阅读者分不清轻重缓急和文章重点的表现。读书应该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花在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地方。
王者速读法前两个阶段着重于对书进行整体把握,发现里面的关键词。第三个阶段着眼于细节,目的主要在于理解、记忆和构思,阅读全书最重要的两成内容获得八成的信息。
王者速读确实能够加快阅读速读,但是这种速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持续的锻炼,唯有进行持续的训练,坚持使用王者速读法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阅读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