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化正源 创时代新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即坚守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创新是要以新的理念、思路、办法、实践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在时代前进的浪潮中,文化作为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守正创新应用在文化领域,即守文化正源,创时代新韵,就是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时代精华,兼收并蓄,海纳百川。

守文化正源,赓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需要在守正固本的逻辑中,传承与丰富中华文化的特质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由此可见,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守正,实质就是守“主义”与“精神”之正,固“魂脉”与“根脉”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呈现理论“魂脉”和文化“根脉”的“契合”。

创时代新韵,引领时代新风。文化创新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进取,无畏挑战。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然而,若一味地守旧,传统文化只能在故纸堆中渐渐蒙尘。通过创新,古老的文化元素能够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如故宫文创,将威严庄重的故宫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掀起一股“故宫热”;如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被广泛应用,让敦煌这颗在漫漫黄沙中经受多重考验的璀璨明珠焕发光彩,数字技术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青春永驻;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彰显出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国宝借助数字技术“复活”,变得活灵活现,这是在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新形式的表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绘就文化新卷。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种连续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使其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和创新,始终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中华文化守正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更是实现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傲然挺立,闪耀独特光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