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给你下面几个词汇,让你编一个故事,你会怎样编呢?
1928年弗莱明度假培养基青霉葡萄球菌意外发现命名盘尼西林抗生素时代诺贝尔奖……
也许你会这样编造这个故事,因为它看上去,听上去都更加的顺理成章。“1928年的一个夏天,度假归来的弗莱明很偶然和意外的发现了在葡萄球菌的培养基长出了青色的霉菌,而在霉菌附近的葡萄球菌都死了,弗莱明并没有放过这个现象,他潜心研究,最后终于发现了青霉素,并且将其命名为“盘尼西林”,就从那时起,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而不久后他也因为这一伟大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可事实上这个看起来真实的故事并不真实,而且是漏洞百出,弗莱明当时可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特别,就是后来在1929年《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中,对青霉素能杀菌的叙述也只用了一小段,并且猜测了一下,自己去年发现的青霉菌可能有些价值。其实他的这个论文是不可能发表到什么顶级杂志上去的,即使发表到了一个稍微低端的小杂志上,也没多少人会留意,因为在当时这种现象太常见了,一点新意都没有,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发现或者报道过这些,或许只是为了发文章,他才大胆的猜测了它未来的用途。
至于这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自从巴斯德和柯赫两位大师将人类的疾病和病菌相联系,人们慢慢相信病菌是导致疾病的罪魁祸首,当然各种针对病菌的研究也就接踵而至,人们企图找到一种对付病菌的有利武器,使人们能够从病菌的魔爪中得以拯救。随着人们研究的增多,尽管没有找到什么有效的方法,但是一些奇怪的现象还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的重视。1874年,威廉·罗伯特(William Roberts)第一个发现并报道了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所谓的拮抗就是一种微生物生长可以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在英国的《皇家学会会报》上,他这样总结“真菌的生长常常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且还提到“青霉菌”对细菌生长行为的影响。1876年,廷德尔(Tyndall)在广泛霉菌与细菌相互影响的论文中,再次报道了青霉菌溶解细菌的现象,同时他还总结在霉菌和细菌之间的生存竞争中,霉菌通常是胜利者。1877年,巴斯德(Pasteur)和朱伯特(Joubert)首先进行了初步治疗尝试,他们发现给动物接种无害细菌,结果抑制了炭疽病状的发生,并报道了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1885年,巴比斯(Babes)和科尼尔(Cornil)开创“交叉划线”技术,以便研究细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1887年,加雷(Garre)利用交叉划线技术发现铜绿假单胞杆菌可以产生并分泌某种毒素,它可以抑制包括葡萄球菌在内的多种细菌的生长。1899年艾默里奇(Emmerich)和诺(Low),使用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局部治疗伤口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这是第一个临床试验研究。
是不是我说到这里你就有点明白了,30年后的1928年当弗莱明看到自己那个被污染的培养基时,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惊讶的感觉,不是因为他不善于观察,而实在是因为这种现象太常见了,常见到一个星期不见到几次这种微生物间的拮抗现象就觉得不太正常。而在1899-1928年这30年里,又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更让弗莱明的这种发现变得不值一提。
下一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二)第6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