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一词,古而有之,是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之道。《黄帝内经·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此可见,养生非一朝一夕之法,而是经年累月之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人生百态,健康是获得幸福和成功的根本,而疾病和死亡则是一切的死敌。如何远离疾病,获得健康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篇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古人一语道出了养生的重要性。人其实就像一部机器,从出生开始便在不停运转,周而复始一直到老,时间长了难免会出问题,躯体的心理的,潜在的明确的。客观来说,现代社会的科技水平,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环境却越来越恶劣。气候反常、病毒肆虐、雾霾严重,废气污水农药激素添加剂等等,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大不如前。激烈的竞争,紧张的节奏,日益加重的生活压力,抽烟酗酒夜生活,从根本上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轨迹,造成心理和生理双重的伤害。人在这样复杂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唯有养生是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最佳途径。
养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养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同时也催生出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群,一类人对其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一心扑在事业、家庭上,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毫不在意,认为养生是浪费时间,生病了自有医院、医生救治;而另一类人则极度重视自身的健康,不惜代价投入重金和时间精力,吃饭喝水要计算好分量、时刻,散步要数着走,多一步少一步都不行,处处谨小慎微,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事实上,这两类人生活中不在少数,因为他们极端的做法却让更多的人无所适从,很多人因此对养生持有观望、怀疑、抗拒的态度。
养生的意义在于维护人体的健康,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有资本为事业打拼、为家庭奋斗,才能担负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享受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人存于世安于命,养生并非贪生怕死,而是为了更好的爱自己爱家人爱世间美好,在有生之年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当重视养生学习养生,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一粒麦子养生 因爱之名,专研养生之道,以调阴阳、和气血、养精神为方向,以辟谷+食疗为方法,形神兼养。正如《黄帝内经》所述:“形与神俱,尽络天年,度百岁乃去”。一粒麦子养生不仅养“形(身体)”,遵循自然法则,内调外养让身体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正常机能;也注重养“神(精神)”,提倡少私寡欲、返璞归真,寻回赤子之心。一粒麦子养生,通过传承中华养生文化精髓,用健康科学的方法调理身心,达到未病先防、不适消除、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