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这几日总惦念着毛桃,想寻一枚尝尝,把儿时的滋味重新嚼进嘴里。
记得从前桃熟的季节,我和小伙伴们像群小猴,在桃树下爬高上低。树枝晃得厉害,毛桃的细绒毛沾在袖口、脸颊上,痒得人直咧嘴,可谁也顾不上擦。摘到的毛桃多半是半生的,咬一口带着涩味,果肉也硬邦邦的,可一群人围着,你递我一个、我塞你一颗,倒吃出了说不出的欢喜。
后来在城里的公园,也见过几棵没嫁接的小桃树,枝头零星挂着毛桃,青黄的模样透着几分生涩。来往的人大多匆匆走过,没人愿意停下采摘——超市里的油桃、水蜜桃又甜又水灵,早把这不起眼的毛桃比了下去,它们要么在无人打理的角落里挂到熟透坠落,要么就只是作为绿植,默默站在路边。
前阵子回了趟老家,路过村口时,忽然瞥见路边几棵老桃树上,稀稀拉拉挂着几颗泛红的毛桃。那瞬间心头一热,脚步不由自主停了下来。我摘了几个揣在兜里,回家用水冲净,咬下一口,还是记忆里那股淡淡的涩,果肉也不如市面上的桃子细腻。可嚼着嚼着,儿时爬树的笑声、小伙伴们的打闹声,忽然就清晰起来。
如今我们已进入不惑之年,离开了故乡,尝过了山珍海味,早把毛桃忘在了脑后。日子被家庭、工作填得满满当当,肩上扛着压力,手里攥着忙碌,连好好坐下吃个水果的闲心都少了。可这颗带着涩味的毛桃,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门——原来那些爬树摘桃的午后,那些带着痒意的欢喜,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都藏在这枚不起眼的毛桃里。
只是再咬一口毛桃,才忽然发觉,不是毛桃的滋味变了,是我们再也找不回当年那个,能为一颗涩毛桃开心半天的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