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负能量的自己,为自己的懒惰、恐惧和侥幸寻找各种借口拖延,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而心里的阻碍确远超行动本身的难度。
古时神话故事《西游记》里妖怪说等到把孙悟空捉到,将其与唐僧一起吃了,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妖怪们也都未曾吃到唐僧肉长生不老。
天才达芬奇一辈子都在追求完美,而灵感也不断的涌现,却导致了大量的作品被拖延。据说《蒙娜丽莎》拖拉了4年,《最后的晚餐》拖延了3年,导致后期严重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不然现在可能流传着他更多点的画作了。
据说大文学家雨果为了对抗拖延,光着身子写作,命令他的管家将衣物藏起来,这样方便他写作的时候就不会到处晃荡了。
拖延所带来的心理成本比事情本身更累!
现互联网快速发展,人们的时间都被碎片化,整块的时间本已难得,且不说难事,就算是分分钟能解决的小事我们可能都会给自己找借口拖延了。像我以前去物业拿包裹总要拖上好几天,要么是忘了,要么心里想着特意为了件小事跑一趟不值得,想着出门回来的时候顺道拿回来就行了,就这样一个包裹也能拖上好几天,还没事的时候心里又会惦记着,以至于后面网购次数频繁了,越觉得麻烦有一次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便下定决心,事情这么烦,就尽快解决它。以至后来我只有在家一收到包裹到件短信,二话不说跑去物业那里取回。虽然与顺路拿包裹相比多花了一些时间和体力,但心里再也不用去惦记它们了,在头脑记忆中存留几分钟后便将其清空,别提多爽。
大到像求职换工作,很多人一边埋怨着工资薪水低(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希望能到更大更好的平台发展;另一边又舍不得放弃形成已久的舒适圈,不行动将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这种拖延病态不仅影响了本职工作,同时还影响着身心健康。
相比大事而言,小事虽小但给我们心里的负担却也不轻,所以第一时间先将必须的小事处理,是我们保存积极、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一切的准备远不如现在行动来的重要
很多人说,时机很重要,要先准备好再上场,可我们永远都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有我们还未顾及的问题,总有我们能力的短板,总有我们未搜罗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们就要一直准备下去吗?显然不是,只有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思路才会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实地锻炼,视野才更加开阔。例如像写作,可能刚开始写的时候很差,但是写着写着思路就清晰了,最后再回过头去再行复盘整理,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上场,可以边上场准备或者先上场再适应,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摔的鼻青脸肿,但进步反而会更快。
等待也是有成本的,对于有些事情问题,都是不明确的,那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机上!
对抗拖延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