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自作自受,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自然后果法是让孩子在成长中自然的收获经验的方法,实质是“体验式成长”,以后果来引导孩子自然朝正向的发展。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自然后果”无疑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执行自然后果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以下理念支撑:
1.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是父母可以代劳的。自然后果法强调“自然”,让孩子顺应自然规律去成长,当然就是做得好有好结果,做的不对,要承担后果。这就是成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往往都是小小的困难,这个时候让孩子摔几跤,是为了在孩子长大以后能更顺利的应对生活。这是自然后果法最重要的精髓所在。
2.成长需要体验,体验带来经验,经验带领孩子成长。我们曾经也是小孩子,回忆曾经,多少伤痛困惑如今都已变成了我们的经验财富,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不受到伤害、如何逾越困难。体验伤痛和失败,是成长的阶梯。有的妈妈爸爸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少受伤,就处处替代孩子,为孩子提前铲平道路,这样只会让孩子心理上成长缓慢,心理年龄远远低于生理年龄,这样的现象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3.自然后果法是安全的放养,不是不计后果的放养。最好在孩子青春期之前运用,尤其在学龄前使用是最安全的时期。这段时期孩子面对的大多是生活琐事,没什么危险,安全是指在可控的范围内。
4.家长要做的,不是拿各种条件和后果“胁迫”孩子,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而是“告知”孩子这么做可能有哪些后果,然后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然后果法的使用态度很重要,一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才会发挥足够大的效力。
5.自然后果法重视的是后果的发生给孩子带来的内心感受,如果父母本着不让后果发生的想法,那就失去了自然后果法对孩子的珍贵意义。
在智慧父母中,我们把自然后果又引申为了合理后果。比如一个孩子冬天的时候不要穿羽绒服出门,他为此冻感冒了,这是自然后果。而孩子乱扔衣服,父母收起衣服让他们没有衣服可穿,这就是一个合理的后果。只是在运用自然或者合理后果的时候却经常会出现问题,今天就如何运用来进行一下探讨和分析。
九岁的小强喜欢随手把衣服乱扔,妈妈用了很多方法让小强把衣服捡起来放归原处,可是没有用。有一次妈妈很生气,她把地上的衣服全部捡了起来。星期一早上,小强找不到他的校服问妈妈:“我的校服在哪儿?”他大声喊。妈妈,告诉他说衣服都被收起来了,他只能穿着平时的衣服去学校了,小强开始大发脾气,妈妈说小强:“我告诉你很多次了,衣服要挂好,现在就是给你个教训。”小强叫起来“那我不去学校了。””你当然要去,现在赶紧脱了睡衣,换好衣服时间很紧。””我不去,我不去,我不去。”因为小强不肯换衣服,妈妈只好妥协:”好吧,我把你的校服拿出来,你要保证回家以后要挂好。”当然妈妈拿出了校服,小强匆忙换好衣服出门。回家之后小强还是照旧乱扔衣服。
在这个案例中,妈妈刚开始的做法其实就是想让孩子体验合理的后果,但是后来她把自己卷入了权力之争还战败了。
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妈妈犯了一个错误,她并没有事先跟小强一起讨论,如果校服不放好会有什么后果?没有跟孩子事先达成协议。
处理这样的事情,我们需要先告诉诉孩子他不放好衣服会有什么后果,然后达成协议。当小强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可以一句话都不说,直接告诉他“这是协议规则”。保持平静从容即可。如果妈妈实在忍受不了小强的脾气,就可以先到卫生间呆一会儿,过一会儿,等她平静下来再把她送到学校。
微微三岁,他们家有一个习惯,晚上睡觉前都要一起下楼去散步,这天晚上呢,薇薇一直磨蹭。最后,爸爸妈妈准备下楼说看起来你不想出去,但是我们还很想去再见宝贝,我们很快回来,他们在附近兜了一小圈,回到家后什么都没有说。第二天薇薇早早的做好了准备。
微微磨蹭不肯下楼,其实背后的原因可能想得到父母的过分关注,而爸爸妈妈把自己从薇薇要求过分关注的情景中解脱了出来,他们并没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强迫薇薇让,而是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们保持了一直以来的习惯,并且利用了合理后果。
妈妈给五岁的玲玲穿上厚厚的衣服让她去学玩雪。没一会儿,妈妈听到玲玲在后院哭,出去一看,原来她没戴手套,手冻红了,有点疼,所以小姑娘哭了起来。妈妈赶忙给玲玲带上手套,“你要是戴手套手就不会冷了宝贝,这就是手套的作用啊,现在感觉好多了吧,肯定是好好去玩儿吧。”几分钟后,妈妈发现玲玲的手套又脱了下来,这次爸爸赶紧出去给女儿戴上手套,这样重复了很多次,最后爸爸的耐心磨光了:“别管她,让她手冻着吧。这样她就受到教训了。”妈妈立刻表示反对:”这样太可怕了,怎么可以呢?她的手会冻伤的。”妈妈自己出去给女儿戴上手套,可是当这个情况反复发生,最后连妈妈也发了脾气,把玲玲带回屋里打了一顿。
玲玲用自己的无助激起爸爸妈妈的怜悯来获得他们的服务,其实这也是一种寻求关注的行为。
爸爸妈妈可以避免给玲玲过度关注,跟她说手套可以让手暖和,完全没有必要,这一点她早就知道了。爸爸妈妈不需要对这件事太过关切,让自然结果来解决就好了。当玲玲大哭,用无助激起怜悯,爸爸妈妈要小心掉进这个陷阱,他们可以说:“我很难过,你的手很冷,我非常理解,但我也相信你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如果玲玲故意一再重复这个行为,那么父母只需要让她待在屋子里就可以了。
六岁的倩倩跟妈妈在海边游完泳和妈妈进了浴室,倩倩说她不想洗澡,妈妈冲完澡回答说“:“可以呀,亲爱的,只是你不能带着一身水和一身沙子上车。”然后妈妈关了水擦干自己没有再说什么,倩倩也没有说话。过了一小会儿,倩倩突然表示他愿意冲澡了。
妈妈赢得了倩倩的合作。首先妈妈明确了底线,然后妈妈没有多说,避免了和女儿发生权利之争,并且保持了从容和坚定的态度,最后她赢得了孩子的合作以及对孩子的要求。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自然结果还是合理后果,最终我们需要的是让孩子去承担事情的结果。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事先请告诉孩子做某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他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第二,面对泼皮的孩子,我们需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告诉对方这是你应该承担的责任。第三,坚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