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此生中必定是会遇见的,就像我和茂林。

无意间在微信群里看到当时还不认识的茂林写的文章,看完之后莫名其妙被激励,从不主动加微信好友的我,竟莫名其妙地发出邀请,几天之后鬼使神差地相约在市图书馆第一次见面(以前我从不会主动与人见面,更不要说男人,何况是个年轻的男人),虽与他年龄悬殊较大,但感觉相谈甚欢,属志趣相投的那种。
机缘巧合,第二天我们NLP平台组织公益沙龙,约他前往,他如约而至,完成了第二次见面。
某天,冷不丁收到他发过来的链接,依稀记得是“今日头条”,稀里糊涂地参与,至于当时提交了什么资料,一点印象没有,从留存的电子文档来看,我是从2月5日开始在今日头条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8天后申请原创标,23天拿到了加黄V。
这或许是自己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个拐点,因为我主动结上了“今日头条”这张全国的网,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更神奇的是,当我写下以上这段文字时,竟然再次收到茂林发过来的信息,申请加入悟纳合聚成爱系统明天启动的【暖春·幸福千万家·太原站】活动。
一直以来,以为自己是个严谨、自律、保守、懂规矩之人,实话实话,并非如此。以前,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活在套子里的人,不是被套,而是作茧自缚。

清新冥想时,我不是坐着或者躺着,而是边干活边梦想,至于引导了什么,身体感受如何,完全无感,只流于形式。
无论什么课程,我基本上不会选择直播而会听回放,一来嫌开场寒暄啰嗦,二来回放可选择播放倍速,只管提时不考虑是否有效。
早晨陪老公去公园走圈,总会戴着耳机,或听樊登读书,或补听错过了的微课,基本上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水过地皮都不会湿。
吃饭时老公看着电视,儿子玩着游戏,我呢,不是在听微课就是在开语音会议……
没学心理学之前,上班或开会迟到,或早晨未按时起床,或几天没收拾家务,或发表的简书文章里有别字错字,或被朋友指出缺点不足,甚至好几天没给父母去电话……会自责、内疚、脸红、心跳。
但自从学习心理学之后,会将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胸变得开阔,性情变得温和,态度变得真诚,笑容变得自然,脸皮也变得厚实。以前动不动就委屈受伤、泪流不已,各种孤独寂寞冷,现在却很少因被批评、被指责、被说教而动怒暴躁,而会死皮赖脸地以玩笑或者幽默一带而过。

多少次吃现成饭后,想耍赖逃避收拾洗碗,抬头看到儿子狡黠的眼神,会羞涩一笑心知肚明地抱着碗筷屁颠屁颠地溜进厨房,乖乖地改过自新。有时看到儿子进了房间,便会半推半就跟老公撒娇,问他愿不愿帮忙收拾,看到老公不好意思推脱起身动手之时,又会赶紧知趣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早上跟老公出去锻炼,走完1万步,练完太极生命禅,踢完腿捶完大椎穴,与老公相互拍打背部,浑身通畅后,相伴而归,偶而牵个手搭个背,开个玩笑拌拌嘴。
以前正儿八经的光辉形象一去不复返,但内心却没有升起任何的留恋。

多少年多少人眼中的乖乖女,如今却成了人来疯,课堂上让哭就哭让闹就闹,让唱就唱让跳就跳,为了激发学员内在潜能,不惜牺牲助教形象,穿着裙子拳脚交加。成天嘻嘻哈哈嬉皮笑脸,打起电话来没边没沿心直口快。就连多年来养成的保守睡姿都发生了变化,由僵尸型变成了仰面朝天、四平八稳的开放型。
回头看看自己写的标题,哈哈,与所写内容简直是牛头对不上马嘴,本来写的是命题作文,却硬生生被鬼撇遛道的自己,写成一篇自黑杂谈,赶紧结合内容编了个题目交差玩完。
#情感写作小能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