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骂”、“体罚”是合适的教育方式吗?
在中国,很多父母还是深受“父为子纲”的影响,打从心里认为为人父母就具备一定的权威性,自己的话就犹如圣旨,作为子女只能顺从自己,不然就拳打脚踢,各种体罚。
孩子的一时顺从,更会让家长产生一种错觉:原来打骂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孩子马上听话了!
● 原来“打是亲、骂是爱!”
● 原来“小时候父母打我是为我好!”,我今天才知道错怪了父母。
● 原来“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有道理的!老一辈的方法不能扔,孩子大了就能明白!
● 我从小就被打骂,不也没事吗?
打骂产生的影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慢慢显露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需要立法来禁止体罚的原因。
简单地说,打骂会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针对教育者本身,也就是家长,另一方面是针对孩子本身。
因为人的社会性动物本能(动物本能:狼、狮子、猩猩等高级社会性动物,在面对同伴的攻击时,如果无力抵抗都会表现出顺从的姿态),对孩子体罚会马上见到效果,这是成本很低的一个教育方法,如果不禁止体罚,家长会一直使用体罚,也不会去考虑替代性的教育方法。
就像是当局如果不制定《环境保护法》来限制工厂的污染排放,工厂为了利益最大化肯定还是会无限制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赚取个人利益,因为污染的成本是最低的。
现在来讲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罚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
体罚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惧,因为孩子对痛苦的耐受力远远低于成人,所以孩子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远大于成人。即便是成人,如果长期生活在高压力下,也会损害健康罹患疾病,同样,长期的压力也会对孩子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不过,生病还是能被家长及时发现的,只要治疗孩子很快可以康复。最棘手的,是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是无形的,并不会以明显的方式暴露出来。因为隐藏和难以发现,所以也更难以被修复,这就让它们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持久。
最典型的负面影响是习得性无助、暴力倾向、抑郁症、缺乏自制力、以及家庭关系疏远,这些问题在童年时都不明显,家长们很难觉察,意识不到危害。一旦孩子成年,进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家长才会突然发现自己酿成了大错,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才能挽回。但因为成本高昂,多数人的结局是彻底放弃,永远无法挽回。
认为打骂有效的家长,他们都会为自己孩子的服从、乖巧、孝顺而自豪,但其实这些表现都是短期收益,是孩子真实情感被掩盖后,所营造出来的假象。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习惯性的放弃,习惯性的顺从,那他成人后就无法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也无法带领团队去克服困难。他不能创造、不能管理,只能做一些没有风险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一生勤劳辛苦,但终生贫穷而默默无闻。
在古代和近代,这种服从习惯还问题不大,因为社会发展缓慢,即使在社会底层也能有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可以做。但在未来社会,技术发展会一直加速,社会底层所从事的低端简单重复工作,会快速的被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
社会不再需要那么多只知道服从的人,而是需要更多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的人才。
无限制满足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吗?
父母总是这样说:
“没事吧,随他去吧,只要他开心,我就开心。”
“之前我过得很苦,物质都得不到满足,我要给他最好的。”
“班上同学都有,他也应该有,我就算苦点、累点也值得,孩子不能没了面子”
我配个黑人的问号脸,what?这是什么逻辑思维。
溺爱是家长教育方法匮乏的另一种表现,当孩子生气、哭闹时,很多家长会选择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贿赂和讨好,来让孩子不哭闹。
例如:
“别哭了,这有个好玩的玩具!乖,不哭!”
“别生气了,给你个好吃的糖!好吃吗?听话,不生气!”
这就是在贿赂和讨好孩子,短期确实能让孩子不哭闹,但也造成了一个严重恶果,家长无意之间奖励了孩子的生气和哭闹。
有些孩子会发现,只要生气和哭闹就会获得家长关注,就能得到玩具和糖果。这种激励让孩子不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肆无忌惮的滥用情绪,经常用无理取闹来控制家长,用撒泼打滚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离开家庭进入学校,这种孩子还会把无理取闹做为武器来控制同学和老师。因为孩子没有学会控制情绪,不知道还有其他方法来获得同学的友情和老师的关注。他们知道的是,只要撒泼打滚最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最没有规矩的孩子是家长溺爱的结果,是家长的贿赂和讨好,错误的激励了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
公交车上,有个小男孩跑在前面,妈妈在后面慢慢地投币。小男孩大叫“妈妈,快点,都没位置了,还慢吞吞的!”妈妈只懂得一脸歉意地微笑,但是小男孩生气地别过脸去。
没过几站,小男孩在车上大声地闹起来。“坐,要坐,脚痛,手痛……呜呜……”说着竟哭了起来,他妈妈用各种方式哄孩子,孩子就是不听,反而越闹越大声,整个车都充斥着这个孩子的哭声,人们都跟着烦躁起来。
很多原本想让坐的乘客因为生气都坐着不动。后来妈妈实在没有办法,自己扶着扶手半蹲着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膝盖上。
身旁有个人看不下去,就起身让座了,可是那男孩竟然自己跑过去把位置占了,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一声谢谢都没有。
整车的人都无奈地摇着头,但那小男孩却自豪地说“妈妈,人家给我让座的。”而她妈妈则开心地回应“敬老爱幼,你是幼,他们应该给你让座。”
车上人们看着这母子,都露出一种厌恶的眼光,而她俩却不自知。
尤其是这个妈妈,她不知道,她的这个行为,让孩子学会了用手段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孩子长大,会不会变成一个无奈,变成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3.“熊孩子是家长的问题”
之前网上很火的一件事情,先上图。
第一张画面宋女士确实用手指着孩子,宋女士说当时她正在批评孩子,第二张画面可以看到邻桌一名穿着牛仔服的年轻女子起身离开座位,期间同座的男伴还进行了拉拽,但这名女子依旧走向了辰辰,并且抬起了脚。
接下来,这个妈妈在朋友圈声讨这个年轻女子,“我就是孩子的妈妈,如果因为孩子吵到你了,你找我啊,你打我啊,我没管好孩子!我跟你认错,下跪道歉都没有关系!别对一个弱小的孩子下脚啊……”连日来,宋女士将自己的遭遇发到了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后,立即引起了诸多网友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有孩子的家长们纷纷帮忙转发,声讨这位打孩子的年轻女孩。
网友的评价也是两极化,有持赞同的,也有持反对的。
“作为一名成年人,随意打别人家小孩就不对”
@米思特.张:总之,作为一名成年人,随意打别人家小孩就不对!!没什么好解释的!!
@一笑解千愁:小孩子吵闹是天性,何况父母有在教育,踢一个4岁的孩子啊你是有多残暴!还大学生呢,真是枉读十年书啊!
“熊孩子是家长的问题”
@知足常乐:现在的孩子都被家长惯坏了,都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反思,提高本身的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才能不被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
@xiaocui:我也是一名家长!孩子闹完全不是孩子的事!就是家长没有教育好!错也在家长身上!你的孩子你管不好!自然有人替你管!现在孩子小,你可以庇护她!可是她长大了怎么办?四岁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完全该管教了!我不赞同大人对孩子出手!无论什么原因?但是作为家长是不是该反思一下!
我想说的是,尽管女大学生有所不对,但这小孩的教育确实存在问题。
4.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
父母这个“职业”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陌生的,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当父母,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在养育小孩的路上我们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难免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难免会有沮丧彷徨的时候,但我们可以从有经验的人身上学点东西,取其精华嘛。
● 父母的直觉是最好的向导。市面上有许多“教育专家”、还有许多“伟人的父母”,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但自己的小孩自己最了解,听从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小孩,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得很好。
● 小孩并不是生活中的唯一。孩子不是皇帝,孩子的话也不是圣旨,孩子更不是父母生活中的唯一重心,围着孩子团团转,不仅增加孩子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个人的生活,包括夫妻婚姻生活。
● 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每个小孩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家长应该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可自家的仍然不争气。
● 不要过度消费。合理计划,适度开支,为了满足小孩的需求,或者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掏空口袋只会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差,多向有“过来人”学习,懂得取舍,才能既教育好下一代,又不会铺张浪费。
作为父母,只能在当父母这个职业上越挫越勇,在与小孩的沟通中发现并找到合适的教育之道,因材施教,共同前进,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体谅:我们也是每一次当父母,经验不足,做得不好的地方,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