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年轻的校友虚心讨教去西安的攻略,引起了我记一篇流水账的想法。旅行途中的种种,新奇喜悦悲伤疲惫烦躁,都是难得的独特体验,且行且珍惜。
经过若干天的策划绸缪后,我奋不顾身的和小伙伴们踏上了国庆出玩的旅程。只是第一天就被来了个下马威。由于头天上车前贪辣吃了一小盘鸡杂,后果就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胃适应能力,翻腾火烧了十几个小时后,惨淡着脸色下车,一眼就望见大气恢宏的城墙,青砖累筑的威严无声诉说十三朝古都的既往辉煌。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喜欢竖起耳朵寻找当地的方言,各具特色的发音习惯带出的是一个地域的脾性特色,果然下了车就被浓浓的北方味道环绕,从图像到声音。有趣的是,就连游人爆满的景区,除了小部分说普通话和英语的, 大部分的口音里都张扬恣肆着一股子大馍饼子的味道,看来这个地方还是被更多北部地区的所接受欣赏。
行程充裕,原则上便以不赶的吃和玩为主。吃货小伙伴尽心尽力搜好了网上力荐的当地各色美食,安顿好住处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杀到回民街——离住的地方比较近,后来几天几乎是每天光顾一次的节奏。来西安怎么能不品尝赫赫有名的羊肉泡馍呢,我们直奔据说里面最正宗的一家店——老米家大雨泡馍总店去也。回民街熙熙攘攘,各种小吃晃花人眼,不过揭开一道美食的面纱更具有吸引力。只是······门外摆放的小饭桌也坐满了人不错,还有不少人排队等位也不错,可是,这碗里就是传说中的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馍吗?我有点不敢相信地看看别人的碗,泡的糊涂涂的馍块放在少的可怜的汤汁里,几根粉丝和几片肥薄的羊肉点缀其上,看着无甚胃口,吃的人也是一脸勉强的样子。待到自己的端上来,也没什么闲情逸致在那自己掰馍来泡,入口一股膻味而来,真是在本不适的胃里又加一把霜花。吃了小半碗便作罢,只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果然是真理,当然一定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的,可惜不是我。这种被伤害的心理在后来去春发生吃了葫芦头后有所缓解。依然带着我不喜欢的器官味道,可是汤汁浓郁丰盈很多,便觉入味了一些。我们还有幸享受了专人专桌待遇,那位服务的经理在介绍葫芦头时特别强调了,汤汁对皮肤很好哦,说完伸出手轻抚了自己消瘦无油的脸庞,把我们看的忍俊不禁。
定家小酥肉是给予的第二重打击,看着油花花的像鸡柳一样的肉块,我只能安慰自己,一定是自己不懂欣赏,也许是胃还没有缓过来。吃过饭去消消食,信步走到了鼓楼。不得不说西安的亮化真的做的很好,夜晚俨然一座金碧辉煌不夜城的形象,很晚了在住处拉开窗帘,都能看到灯光沿着城墙墙垛蜿蜒延伸至远方。越往近前,鼓楼越发像一座晶莹剔透琉璃城堡,美好不可方物。每面鼓上的节气名字在灯光映照下看的清清楚楚。没有上去,便在广场的花台随意坐下,一个流浪歌手在静静唱歌。《董小姐》中“鼓楼的夜晚匆匆”想必便是如此吧,此刻,看着来往人群,听着喧闹中的清凉歌声,这座粗犷的城市仿佛也带了丝丝诗意的味道。
那个歌手的面貌不甚清晰,是年轻的样子,带着些许风尘仆仆的潦倒沧桑。声音中有种别样的动人,很轻易便钻进人的耳朵里,让人驻足聆听,渐渐有人群聚拢来。他不间断地唱,唱汪峰,唱许巍,唱不知名的歌,偶尔停下来喝一口水或者来段吉他秀。静静的歌声漂浮在空气中,一段简单的旋律,沉淀了所有的浮躁。那晚我待了很久很久,久到觉得就这么一直听下去也不错。
第二天睡过懒觉,又转到回民街去吃了贾三家的灌汤包。这家包子店是拦着门做生意,里面的人出来了,外面的人再进去。客人都老实在门口等待,也没有半句怨言。点了牛羊肉汤包,尚为可口,感觉自己又满血复活了。随后兴冲冲坐车赶往书院门。印象中西安市区并不是很大,市内的景点来去都比较方便,不过常可以看见公交车一辆接一辆挤挤挨挨的,煞是有趣。书院门因关中书院而闻名,只是现在那里被封,已无缘得见昔日风采,倒是衍生出了一条书墨飘香的商业街。街道狭长,两边具是明清一派建筑风格,搭配店家所售文房四宝、碑帖印章,倒也相得益彰。小伙伴看中了玉石所刻印章,店家热情介绍是陕西蓝田玉,只是我们对玉石没有研究,看了又看,终是不舍放下。街里所售的一种面皮包裹着几样菜色的小吃却差点让我泪流满面,这分明像是卷面皮,多少年没有吃过的家乡的味道了!
我对笔砚纸墨不感兴趣,对书石字画也无甚研究,但一种叫埙的乐器却让我不禁多看了两眼。苍凉的音色是它的底色,再欢快的曲子在它的演绎下,都浸上一股沉郁的说不出来的色调,在贾平凹的笔下,在老城墙根悠长回荡,让人心生戚戚。碑林隐藏在这条街的背后,林林总总的碑石涵盖的是几千年的书法文化艺术。这里无疑是喜爱书法之人的天堂,可我们到这也不免附庸风雅一番,跟着几位书法爱好者听了一会他们对笔锋走向的见解,又研究了颜筋柳骨的精妙之处,尤其是同一位书画大家,处于人生不同阶段,字体也发生相应变化,可见字体境界亦如人生境界一般。但不少陈列室的碑石并未有保护措施,被游人随意触摸,总觉是一遗憾。
既出碑林,怎能不往古城墙走上一圈,感受一下历经多少代的金戈铁马依然巍峨屹立的沉着从容。据说西安的城门有18个,让我想起秀丽横跨苏州河的座座都有名字的小桥。只是走上来便发现,城墙和南京的也无甚区别,举目远眺,只见熙攘的车水马龙,往日之景早无迹可寻。因为带不起来一个不会骑车的菜鸟,骑车绕行城墙一圈的计划也被迫流产,拥挤的人群也让人失却了探寻的兴致,终是没有领略到这个曾经的庞大的军事防御系统的精妙所在。
陕西博物馆和兵马俑是此行重点,但是8点去到博物馆时,才发现自己远远低估了这座城市的接待能力。几条长长的队伍从大门两侧排到了两条街开外,询问了几个人,得知已经在排下午的票,只能感叹自己当年排的武汉和苏州的博物馆和这个比起来简直什么都算不上了 ,当机立断转道前往兵马俑。司机师傅得知我们要去火车站后,神秘一笑:“是去兵马俑的吧。”我惊奇万分:“你怎么知道!” “昨天他们去的在路上堵了五个小时。” 他笑着摇摇头,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纠结的表情,大概本地人总是想不通,为什么每年都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趋之若鹜吧。
怀着忐忑的心情下了车,一条条貌似很长的队伍,可惜都不是去往目的地的。有好心人指路往后走,于是我们一直往后走,往后走~~~直到我们停下来难以置信地盯着这条长长的已经弯成18弯却似乎仍没有尽头的队伍时,再一次刷新了心理承受的底线。于是悲催的一天开始了,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除了进到兵马俑的3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是在车上和排队中度过。这也是本次西安之行最为深刻的记忆之一。
兵马俑的震撼自不必说,除却拥挤的人潮永远是黄金周出游之痛以外,西安用一种无声的庄严将一座城池的魅力铭刻在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