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早,文友汾湖秀费老师打来电话,要去东山采枇杷,顺便来拿老同学蒋坤元送给她的两本新书。老同学五一节前委托我送给她的新书,节前一直很忙,我与费老师沟通好,等枇杷黄了她来东山时转送给她。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枇杷黄了,太湖的东山西山又要热闹起来了。来之前,费老师说:“不选双休日来,怕人多太挤。”上星期四,费老师带着她们吴江垂虹文学社几位文员一起来了。
当费老师看到我厂里一棵结满黄灿灿的枇杷树时,连声说好。我告诉她这棵枇杷树是东山老周送的,我们就到他就家去采。
我把老同学的书给她后,我们一起直往东山老周家开。东山老周我与他认识了十几年,他家住在东山莫厘村岱心湾,每年的枇杷黄了时,我都要到他家去采枇杷。
汽车行驶在环太湖大道上,马路两旁的鲜花盛开着,仿佛在迎接每一位去东山的客人。快进东山时路有点堵了,想不到不是双休日去东山的“吃货”这么多。
来到村里,家家户户园子里门前屋后,见缝插针种了果树,有的甚至从墙头里穿了出来。
村中还保留了许多古建筑,村民告许我们,苏州城里的留园就是仿照这座老房子造的。
村里还有刘猛将的行宫,行宫前有一口双眼古井。
粉墙瓦黛的山村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向我们展示着明清时代的文化长卷。北边是烟波浩淼的太湖,一望无际,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吴文化的起源,令人心旷神怡。
来到老周家他不在,他爱人在装枇杷。她见到我们说:“老周去山上采枇杷了。”说完她拿出了一篮枇杷叫我们尝。费老师她们尝了起来说:“真甜,水份又多。”我忍不住也尝了起来,扒开一层薄薄的皮,汁立马从枇杷中流了出来,赶紧塞到嘴里,入口即化,一股甜甜的清流直流到心中,怪不得东山的白玉枇杷名扬天下。
一会儿老周回来了,他说:“我领你们去山上采枇杷。”沿着高高低低的泥土山路向山上走,满山遍野的枇杷树上桂满了金灿灿的枇杷,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光采夺目。老周关照我们,不要去乱采,每一棵都有主人的,免得被罚款。
老周领我们到他自家的枇杷树下,树下都搭了钢脚手架。他说:“以前都用木梯采的,现在搭好了脚手架采枇杷方便。”说完他麻利地爬上了树,其他男同胞也纷纷爬上去采枇杷。
我的关节不太好,不敢爬上去,只能在下面羡慕地看着他们采。带着黄黄的枇杷我们满载而归,那甘甜的枇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一年又一年枇杷黄了季节我们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