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筛选保护菌株
内切酶能够切割DNA,极易损伤细胞,因此在内切酶表达之前,首先要对表达的菌株进行筛选保护。
种类繁多且技术细节不透明
蛋白也许功能有类似处,但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大多数内切酶研发信息不清晰,许多序列未知,带来了极大的研发难度。
纯化难度极大
采用标签纯化的内切酶,纯度难以保证,极易出现星号活性;想要获得高纯度的内切酶,必须采用无标签纯化技术,每个内切酶至少需要4步纯化来获得,难度加倍。
对单杂残留的要求高
内切酶切割后的DNA,往往形成极其不稳定的黏性末端,如果溶液中存在微量的污染(微量单杂),黏性末端会被部分或全部降解,直接导致后续实验失败。
总之,每个内切酶都是那么个性,个性到一酶一特质,一酶一方法。
为什么做好内切酶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