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珠海长隆看烟花表演。一个90后的同事问我:你觉得烟花代表什么?我一时语塞,答不出来。
这次回老家,两个动人的片段让我仿佛见到了爱最初的模样。
(一)
那天,我用手机叫了个车回家。上车后不久,车主拨打了一个电话。由于讲的都是本地方言,手机又连着车上的音响,对话的内容我听得一清二楚。
“我这临时还有个客人要送过去,会晚一点到家,晚饭不用等我了。”
“面条已经煮好了。”
“那要得,你先吃,我送完这个客人就回去吃。”
“要得。”
“吃完饭要不要开车带你去兜一下风?”
“要得啊!”
挂完电话,我和车主寒暄了几句。
“你们还没吃晚饭呢?”
“是啊。家里离你下车的地方很近,你下车后拐个弯就到家了。”
“兜风”上世纪九十年代算是很时髦的词汇了,现在却out很久了。但彼时从那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口中说出,竟然让我听出了十万分的浪漫。
没有甜言蜜语,更不用海誓山盟,那些都是演绎出来给别人看的。听起来十分日常的对话,是需要多久的磨合才能达到这样的默契呢?
(二)
隔天,两位长辈请我去他们家里吃午饭。
出于礼貌,我提早了一些去他们家。去到家里的时候,叔叔正在厨房忙碌,阿姨则泡好了茶,陪我聊天。中途,叔叔唤了阿姨去切牛肉,切完肉,阿姨又继续陪我说话,招呼我吃水果。午饭准备好了,我们入座吃饭。“食不言,寝不语”这样的古训,我们自然是不需要遵守的,所以我们边吃饭边话家常。正说着话,在吃鱼的时候,叔叔突然说了一句“好了,不要说话了,你阿姨她不太会吃鱼。”随后他又补充道“以前(被鱼刺)卡到过”。我们就这样愉快的中断了吃饭时的闲聊。
这几天我一直久久回味着那句话,那是远比任何一句承诺,一句“我爱你”都动听的情话。
午饭后,叔叔洗碗收拾厨房,阿姨又招呼我在前厅喝茶。不一会,他们的女儿大姐,二姐忙完各自家里的事情,陆续过来,围坐在一起聊天,话当年。正说着,“啪”的一声响。原来,坐在一旁沙发上的叔叔打了盹,手机掉地上了。阿姨一边“哈哈”地笑个不停,一边帮忙捡起手机,对叔叔说“赶紧上楼休息去!”……
看似平淡的生活画面,我却感受到了温暖和宠溺。
几十年匆匆过去,是一起慢慢变老,也还能把彼此当作手心里的宝。
我想现在我可以回答了。烟花曾经绚烂,但无法永恒。相比于烟花,我更喜欢烟火。“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壹饭壹粥,皆有烟火气,那才是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