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能复制和模仿的。”这句话说出来挺俗的,但是又特别对。现在我就陷入这个怪圈里,对于说不出“喜欢”还是小“嫉妒”的人。他看什么书我也要看,他有什么计划就也想照着模仿。突然意识到,我无论怎么学他,都无法成为“他”。人类最擅长的是模仿,所以才进化到今天这样。可我忽视了一点就是,人类在模仿的时候还会思考。只选择适合自己的去模仿,除了模仿还会“创造”。恰恰是我忽视的这一点,让我从这个怪圈里怎么都走不出来,一边羡慕着别人自律又看似“顺利”的人生,一边又攒着最后一点“上进心”想要模仿他人的人生。
可是呀,从出生开始就意味着你们不可能一样。前段时间总提起的“原生家庭”,和一直被大家挂在嘴上的“机遇”和“勇敢”,这都是很大一部分因素。
蔡康永说的那句”人生的慈悲不同”那么我依然相信即便是”人生的谱已经完全既定 唱词也还是能得以更改”。
劳伦·奥利弗在《忽然七日》中说,“人一旦改变起来,是很奇怪的。比如,我小时候喜欢的东西——比如马、快餐和鹅头角——一旦时过境迁,我就对他们失去兴趣,他们在我心中的位置被朋友、聊天软件、男生和衣服所取代。想来有点悲哀。似乎人是没有长性的物种。似乎当你到了十二岁或者十三岁,或者任何不再是小孩,成为“年轻的承认”的年龄,就和过去一刀两断。也许,你的快乐会少很多,甚至更糟。”
“人生最大的希望,就是知道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很多遗憾的事,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但这是好事,如果知道的话,几乎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放手的。”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