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年前带楚妞在医院检查眼睛,散光,轻度弱视,医生建议做视力训练,以尽快矫正弱视。整个寒假期间,楚妈每天带着楚妞到医院的眼保健科做视力训练,旁边刚好是儿童体检中心,所以,楚妈得以有机会看到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哭闹、尖叫、发脾气等不良行为的反应和做法。
情景再现
1
眼保健科的旁边有自动售货机,售卖零食、饮料和玩具等,孩子天然地会被这些东西吸引,楚妞也不例外,经常要求买点玩具或零食。
有一次,我带楚妞去买零食,把钱了塞进去,零食从上面“砰”的一声掉下来,楚妞刚准备去拿,只见另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跑到售货机前,伸出手想去拿掉下来的零食,被他的爸爸一把拉住,训了一句:别人的东西你怎么能拿呢?
孩子一听不能拿,立刻躺倒在地上,哇哇大哭,声音非常大,一边哭一边还使劲踢着腿。
孩子的爸爸蹲在旁边,开始说教:“爸爸不是说过嘛,别人的东西我们是不能拿的,你想要爸爸可以给你买,但是你怎么能去拿别人的东西呢,这是不对的……”
孩子还躺在地上,大声地哭,什么也没听进去。。。
2
楚妞做的视力训练需耗时15分钟,期间,孩子的眼睛必须一直盯着训练机器里一幅单调无趣的图画,机器的灯光还一闪一闪的,所以,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对孩子来说很漫长,眼睛盯得很累。做视力训练的孩子大多都是三四岁左右,没几个孩子能一动不动地坚持下来。
有一次,一个和楚妞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和她一起进了治疗室,两人打个招呼后就开始各自做训练,楚妞还算比较乖,虽然没做多久身体就开始扭来扭去,不停地问还剩几分钟,有些不耐烦,但眼睛还是老实地盯着一动不动。(之前楚妈自己体验了一下,盯了一分钟就觉得有些吃不消,眼睛确实非常累,何况这么小的孩子要盯15分钟,所以,楚妈的原则是只要楚妞的眼睛盯着不动,其他的地方她爱怎么动就怎么动。)
另一个小女孩也有些不耐烦,没做几分钟也开始动来动去,旁边的奶奶有些生气,训斥了几句;但孩子还是坐不住,继续动来动去,于是奶奶更生气,开始大声地训斥,但是孩子还是不肯好好盯着看;奶奶非常的生气,直接甩了一巴掌过去,孩子开始哇哇大哭,更不肯好好盯着看了;奶奶见状,开始使劲拖孩子,意图把孩子拖到外面去打一顿,孩子力气小,三下两下就被拖出去了,紧接着就听见护士在外面惊呼“不要打孩子”,还有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声。。。
楚妞做完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抽抽噎噎地进来了,重新开始做训练,做的是否顺利楚妈就不知道了。。。
楚妈说
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我都会想起简·尼尔森说过那句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情景一,面对父亲的说教,孩子直接“关闭”了耳朵,根本听不进去,根本谈不上“感觉好”,当然不会做得好,行为不会有任何改善;情景二,当奶奶大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的时候,确实能制止孩子的动来动去,貌似惩罚确实管用,可是,惩罚的长期效果是什么呢?的确,有时候孩子确实不敢再犯错误,可是,他从中得到的是愉悦,还是厌恶?是出于心甘情愿,还是出于恐惧和羞辱?是和父母的距离更近了,还是更远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永远记住这句话: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资料链接
惩罚造成的四个R
1.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正面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 退缩(Retreat)
a. 偷偷摸摸——“我下次决不让他抓到。”
b.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正面管教[M],[美]简·尼尔森著,玉冰译,京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