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充斥这各种矛盾的选择,想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却又有一颗躁动不安想挑战的心;想过着小城市的安稳日子,却又希望看看繁华的世界,生活很多时候会出现矛盾和无奈。如何解决呢?
矛盾最根本的原因
生活中我们所产生的矛盾,关于选择的矛盾,其实很多情况是来源于我们欲望太多,时间太少。
面对这些抉择,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会时刻提醒我们把我们的时间和资源先投入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面去。如果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平衡也是一种选择。
不同时间玩不同的价值观
虽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不过鱼与熊掌可以先后获得!
每个梦想都值得实现,但不一定是马上。
我身边有一位特别睿智的妈妈,她的儿子大四,准备面临就业还是读研的问题,他儿子看到身边的好兄弟都选择了读研进修,他也想读研。他妈妈非常清楚儿子所处的情势,现阶段对于儿子来说,就业是对儿子最有利的选择。不过她没有跟儿子争论,而是淡定地说:“妈妈支持你的梦想,不过我建议你可以把这个梦想放到27岁实现。这样你有有了经济基础,不用为读研的学费担忧,这样做起来心情更舒畅。”
同时拥有两个相距很远的价值观,是人生的一种历练
如果你同时拥有2个冲突的价值观,也不是不行,但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你需要学习——如何把2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捏合在一起。
比如说达芬奇,就是把艺术、开放、好奇和探索的天性,完美地和自己严格、规律的自律和守时结合到了一起。甘地年轻的时候是个吊儿郎当的律师,在南非被辱后惊醒——他的仁爱毋庸置疑,他的卓越、自我超越也非常清晰。
自由又自律,爱人又爱己,这种价值观的左右互博固然难控制,但一学会就是大招。
怎么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呢?
体验-践行-定见
至少要 体验 下吧——体验一开始可以是间接体验,比如看看小说,看看电影,旅游一段;慢慢地是直接体验,感受一下自己内心的感觉。
然后是 践行 ——这个时候度过了一开始的新鲜期,你大概知道你喜欢的到底是新鲜还是价值观了。
我是国内比较早的那批背包客之一,大概是02、03年。当时大家的说法都是“我的灵魂在路上”、 “要背上包走遍天涯”。现在回想起来,有90%的人都不是真正的背包民族——有些刚出门15天就想家了,这其实是新鲜感;有些低头猛跑全中国,各种驴行,根本不看风景不看人,求的只是成就感;有些是到一处就拍照、写文、发博文、写书,求的是认同感。
践行一段,深知自己的价值观,我看重的不是漂泊,而是好奇。这种好奇在商业、心理、科学、人文也都能旅行。
最后一个阶段是 定见 ——当你试穿完所有的价值观,也践行了一段,你就越来越坚定地相信某一些价值观,这就是定见。然后你就踏实了,老老实实用这个来作准绳。一旦找到第一次的基准点,以后就好调整很多。隔段时间校准一下,心里非常宁静。
所以价值观是进入不确定航海时代的罗盘。
最后,用你的价值观来平衡你的生活和你的梦想!无论是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都值得你一一品味。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