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词语总是盘旋在脑海中,那就是“辞职”。可是,接踵而来的是对辞职后生活的担忧和不安全感觉,让我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纵观近10年的职场经历,我从一个新入职场的小兵,蜕变成职场不动声色的老兵。毕业最初的两年,我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变换工作城市、岗位和行业。虽然迷茫过、失望过、难过伤心过,但却十分庆幸能够在年轻的时候,折腾过、尝试过,最终找到了还算符合性格的工作。很多时候的试错,不是我们主动的选择,而是被动地发生了。幸好,当时还年轻,经得起折腾。
如果职场只是简单的做事情,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很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选择一个领域,生根发芽。但是,它终究是人际关系的主场。它的复杂性,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很多时候,我们这一批80后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在高考千军万马中闯关,等到毕业的时间,社会给我们标准出路就是“你们已经毕业了,该出去找工作了”。然后,我们懵懵懂懂地告别单纯的象牙塔,开始投简历、参加招聘会,横冲直撞地想要在社会的漩涡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有些人幸运地找到了,大部分人都是被父母、被社会压力推着走。我们没有厉害的爹娘、没有厚实的家境。现在的00后相较于我们已进入中年的80后而言,他们更懂得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不受约束,因为他们还年轻。而我们毕业那会儿,有几个人会真正思考,你想要的是什么呢?
这份工作,从入职到现在,我总共哭了五回。哭泣,有时候真的是很好的良药,它会治愈长期备受煎熬的心灵,达到灵魂暂时的解放,不至于压抑到抑郁成疾。
伤心的次数多了,对公司、对老板、对领导的失望只会越来越多。到最后,很多事情不再去辩驳,不在去争取,就当个透明人。
所以,在部门解散重整的一年时间里,我理解了上任领导(被迫离职)的苦衷。为什么本来斗志昂扬、充满活了和工作热情的人,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不争不抢,安静上班下班,会议中从不反驳?
可能,是因为失望和委屈积攒了够久。
多数毒鸡汤会告诉我们,你拿着3000的工作,就不要只想着每个月到手的3000,而是拿出10000的工作热情对待你的工作。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句话或许是对的。对于在职场混了3-5年的老油条,让这句话见鬼去吧!
抱一抱委屈的你们,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