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颗纯粹的心,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让创造价值倍增。
视频
精益思想 之 拉动 —— 未上传
文稿
源于1950年,丰田大野耐一观察到超市货架顾客取走多少数量商品,店员对应补齐的过程受到启发。从而创造了我们现在称之为「准时生产」的新的流动管理系统。我整理了供应链的拉动原理,如插图所示。
高效与价值
主题二:高效与价值。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帝国大厦的建造奇迹,商国大厦建造于1936年,高度102层,当时是世界第一高楼,并且这一纪录保持了40多年,但更恐怖的是他的建造速度,最快的时候接近每天完成1层半,以现在的建造能力这个效率都是巨大的挑战。在繁华的纽约市中心,修建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团队采用了准时建造方式,并且设计公司、建造公司高效协作,最终比投资人要求的1年工期,还提前1个月完成,真是了不起!开业剪彩还邀请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参加,但这却是一个失败的项目。因为紧接着二战全面爆发,原本计划出租的办公室,租不出去,团队在修建之前对国际形势评估不够,二战导致接下来15年的经济萧条,在此期间许多投资人破产。据报到,为了提高效率,高空作业经常不系安全绳,导致摔死人。这个故事想告诉大家的是:高效不等于价值,过量生产是最大的浪费!
在丰田采用拉动式生产之前,分销店的成品库存多得多,而现在主要是订单拉动,竭尽全力根据客户的需要快速生产,不需要就不生产。
主题三:翻书小游戏。我们通过这个小游戏来感受小批量拉动的作用。
请小组讨论:什么地方有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回答通常总会有:B工序是瓶颈,我们要在该工序增加一个人。
请小组讨论:发生了什么?
请小组讨论:发生了什么?
结果:获得了非常平顺的流动,而且没有什么库存积压。
结果:由于小批量拉动没有积压库存,从一种颜色转到另一种就简单得多了。
小批量拉动 在 降低库存、缩短前置时间、提升吞吐率、更快速响应变化 方面都有良好表现。
我相信大家在游戏过程中一定感受到一个明显的瓶颈环节,是怎么观察出来的?通过堆积的待处理库存,这个观察办法可以应用到我们实际的业务中。
瓶颈在B工序,明显这个环节的工作量是其它工序的一倍,所以当批量越大此环节的待处理库存就越大。
如何在小批量拉动的基础上再度寻求突破瓶颈呢?组织小组共同想办法,通常可以想到多个解决办法,我们多想几个来对比。一般大家首先会想到加一个人,然而我们还有没有不加人也能突破的办法呢?我们不妨联想一下学生时代参加的接力棒运动比赛,通过队友的助跑来消除跑得慢的队友影响,也就是通过协作赢得比赛。建议大家再用这种方式做一次游戏并对比数据,亲身感受验证一下说不定会得到更多启发。
突破瓶颈可以进一步降低库存、缩短前置时间、提升吞吐率。
这个游戏我是结合了《精益思想》书中「整顿供应商」章节的「保时捷准时生产」小游戏改编的,也推荐您阅读该书对应内容。另外建议大家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业务改编成游戏,通过体验启发式学习。
通过前面的游戏,我们不难感受到小批量拉动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即过量制造)、缩短前置时间、提升吞吐率、更快速响应变化。
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库存,库存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并且通过观察各生产步骤的库存,我们很容易发现流动阻碍与瓶颈。那库存具体有什么危害,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减少甚至消灭呢?
库存 是企业资产的一种形式,企业拥有库存,从资产负债表上,没有任何损失。但是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库存会给企业以及[[供应链]]带来巨大的损失。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的损失。
第一层损失
从企业流动资金角度,库存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增加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库存占有流动资金的成本相对于企业的利润来说,是很大一笔支出。
库存的升高还可能导致现金断流,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
库存降低,则降低了对整个供应链资金的占用,有利于企业快速扩大经营规模。
第二层损失
从精益运作角度,过量库存引起巨大浪费。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总结了企业存在的七大浪费,其中,库存引起的浪费最大。丰田生产方式创始人大野耐一总结过量库存导致的浪费包括:
假设库存商品超过需求,就得盖仓库,增加搬运工,把产品运到仓库去储存一段时间再发货,而不是直接发货给客户。
存在库存就需要增加库存管理和维护费用,防止库存商品被盗或者受损,增加库存维护费用;一旦设立了仓库,就要有仓库管理部门,就需要花费相当数量的管理工作;当库存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有人想着引进昂贵的计算机来管理库存。
库存大,库存物料种类多,容易导致库存数据不准确,出错误。库存数据不准确,就会发生缺货,导致错误决策。
在每天开足马力生产也缺货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是产能不足,可能在下年度增加设备投资,从而可能使得库存增加更多。(这一点正是供应链基本规律的体现:库存大反而缺货更厉害。)
上面所说的都是过量库存引起的[[浪费]]。因此,由无效劳动和过量库存引起的浪费绝对不能忽视。浪费会将销售额中仅有的百分之几的[[利润]]吃掉。
丰田公司是精益生产追求零库存的典范。很多企业认为零库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但是库存可以尽量低。在每一个行业,都有库存非常低,企业运作好的标杆企业。这说明,库存显著降低是可能的。企业有很多原因持有库存,这些原因就是与标杆企业的差距,也是企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库存掩盖了企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损失。
这一层损失主要来自企业内部,表现在库存上升引起企业内部运作的复杂和混乱,从而导致运作成本的增加。
库存的第三层损失
从供应链角度分析,库存还带来第三层的损失,而且,第三层损失更大,难以发现,更为隐蔽,它不直接表现为费用支出,但是对企业的竞争能力造成巨大伤害。库存的第三层损失包括:
供应链库存越多,企业的决策受到的制约越多,企业越不能够快速反应:例如,渠道库存太大,会影响企业快速推出新产品,因为新品的推出会影响库存产品的销售,且经销商在库存商品销售之前不愿意接受新品;渠道库存大,占据经销商资金,经销商没有现金来购买新产品;渠道库存大,企业对产品市场售价的降价策略可能给经销商带来损失,受到经销商的反对或者要求赔偿价差,从而使得企业的市场决策受到制约。
库存时间延长导致产品过时,而产品价格走低是趋势,库存越长,价格降低越多,损失越大;PC行业、服装行业以及食品行业尤其明显;例如:夏季新品上市之后,由于已经错过了销售高峰,且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三个月左右,所以大部分的产品会变成滞销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损失巨大。
如果持有的库存越多,需要增加[[促销]]费用,对于库存商品,大多数促销手段是打折降价促销,会减少企业的收入。这种促销方式在服装行业表现突出,季末的特卖场是季末清仓的主要方式。由于一般服装企业总会存在季末清仓,所以导致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变化,反季节购买是一种新的购买方式,这会影响企业的收入,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
库存越多,对终端消费者需求满足度越低。这是供应链的基本规律。
看板在价值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情报传递作用,特别是当采用拉动准时生产方式,明确后工序要求前工序在特定时间提供的确切制品及数量。如插图所示,这是生产车间看板流动的一种情况。
看板还有其它形式,如插图所示的看板墙,产品或服务推出小组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进展,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小组讨论改善方案。例如,从插图看板团队不难发现,测试环节已超出瓶颈,那么前面的工序就不能再不停的生产,需要降速或停止,并且想办法帮助测试环节突破瓶颈,发现了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手段通常会有多个。许多实践我们都可以通过改编翻书小游戏来体验启发式学习,动动手,大家的收获会大不相同。
看板工具有太多精益实践可以推演,我们单独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