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积极性是如何被消磨掉的?从我来这个幼儿园上班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每天的工作任务一项接着一项,加上我每天来回奔波两个小时的通勤路程,更加觉得时间紧迫。在忙碌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进行复盘,却发现自己的工资或者荣誉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样下去,对于工作就没有了动力,缺乏成就感的回馈。于是这样的一些工作就容易让我产生倦怠。
幼儿园里面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的复杂。我还是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活,对于是否晋升不要抱有妄念。我自己的名字,对于单位来说,仅仅是白纸黑字上的几行小字而已。但是我对于家庭而言,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带好他的一生才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使命。
我也开始积极反思,为什么自己以往有着那么强的责任心?当我看到保教主任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无从依靠,凡事靠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得要自己争取,不敢有一丝懈怠,不敢有一丝放纵。自从考上了这个单位,由于体制的原因,也慢慢变成温水煮青蛙了。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多劳却不一定多得。于是自己也慢慢变得消极起来。对于很多的东西,自己往往缺乏重点。很多东西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毕竟自己没有很好的话语权,说了也不能够落实到实处。
职场上面也是尔虞我诈。虽然可以理解很多事情,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会发出变化,但是自己真的不要太过于相信别人。
其实自己的内心特别的矛盾。事事重要,事事又不重要。都说老师是园丁,作为一个园丁,想要去种地,也知道要去选优良的种子,轮番耕种,施肥,除草。这才第一步,便也已经是进行了筛选,所以教育公平到底是公平什么呢?
我在跟老公进行沟通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穿校服对孩子们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小朋友们穿着统一的一校服,在一个人为营造的一个公平社会去进行成长,然而,校服掩盖之下,每个人出生在不同层级,不同小朋友又如何能够看破这样的表象去接受这个现实社会的真实规则呢?在晨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是否要去保护他的这种天性,还是让他去接早一点接受现实社会的规则,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呢?
现在的内心很多观念都在发生碰撞和质疑,我不敢保证自己的观念是对的,但我知道摇摆不定却是非常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