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客与不系舟

草木无情,因此自由。

一荣一枯利索,也洒脱。

草木不寻求什么。澄明。

诗人呢,咏叹景物无情,反衬出自我关照中的无奈。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

有情之诗,就是牵挂。粘稠。惦记。

以风景为媒介,咏叹变化。感物伤怀。

天道无情,人自作多情。自我迷恋。怕死,伤别离。

驶过千帆,还要刻舟求剑。一年一年。

对应粘稠的诗人,潇洒的诗人则是另一种。师法自然,主张笑而忘之。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寄托自我放逐的理想。不看水,不看船,不刻意,不刻舟。

“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不怒,不是因为人心好,虚舟无意也无情。飘瓦虚舟,无从追究。

天道虚舟,无意是大意,无情是真情。

诗人采纳了,收了桨与舵,潇洒走一回。

“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卢挚 )

“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高适)

顺流而下,无拘无束 。

诗人在诗中,洒脱如此,往往是把自己感动了。

没什么,就说什么;希冀什么,就赞叹什么。

不系之舟与虚舟,之所以美,是因为求而不得。

美的彼岸是自由,自由也是美的。

然而,潇洒的诗,除了自我感动,仍然是“牵挂”。

念兹在兹的自由,难。人非草木,人,意欲涌动。

知其不可而为之,有时没着没落。

于是,假装的无情客,坐上不系舟。用世间的遨游对抗涌动的焦虑。

肉身旅行,看看走走,“旅行让我们找回自己”(加缪),此乃其一;

诗书画,或乘上歌声的翅膀,意念之旅,卧游,此乃其二。

意念不动,而身体放逐。行尸走肉,空空无他。这第三种,非悟道之人,便是智障一个。

人生如旅,乃是古今中外含义最宽泛的象征。

无论精神上,还是物理上的位移,都是“旅行中的旅行”,指望发现自我,忘记死亡。假装离开原地,去往他方,都含有逃跑的诗意。

这位客官,要用漂移代替凝视,用遗忘代替惦记。在死亡通道上,开凿褶皱曲折的岔路。忘记牵绊,寻求不可能的自由。

孙悟空本来在花果山,好吃好乐。玩着乐着,却要生出悲哀,想到生命的尽头。于是猴子出发遨游,经过学习与漫游两个阶段,似乎自由了,最后又不自由了。

孙悟空的问题是,从“无情”转为“有情”,开了蒙,多了悲哀。

有了意识的猴子,从无情自然中分离出来,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 ”(诗经)

让我欢喜让我忧,从我而生。“情”就是“我”。意识到”我“

苦恼与恐惧,都是意欲作祟。

有情之人,想拔掉”情“?那简直就是把自己从地上拽起来。

以遨游、学习找答案,破苦恼。最终不会有特别的结果,但被牵绊的紧张感,也是最好的美感。

贪恋贪嗔痴,还自以为乐。求仙求道,并非我辈所能为。

于是,明知幻影,也要享受移步换景的漂泊之旅啊。“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东坡)

浮士德以灵魂换神游,是智与勇。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感官魅惑,也算智与勇。

理想的无情客,流连欣赏,而不执著。

不系的虚舟,飘忽无所依,随波而去,看得见,看不见,都没的遗憾。

有情人不装无情。也最好不要浓郁的抒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夜游当如此,无情而有情,理想的幻游人生亦如此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得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是上高一,一哥们从租书店里租来的,厚厚的一大本《路遥文集》。当时只能在上语文课的...
    肖丝丝阅读 304评论 0 0
  • 我怎么变这样,变得这样倔强? 我怎么变这样,变得这样疯狂? 这是励志少年的歌曲,我只是听听。我怎么变成这样,其实我...
    离若汐宸阅读 704评论 0 1
  • 第一次尝试发圈
    静度阅读 267评论 0 0
  • 上面这张图是我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做的,也用过Mindnode,但是感觉Xmind功能更多,比如导出成exce...
    黄穆溟阅读 13,211评论 8 59
  • 文/郎哥你哥廊 图/网 她似一本精典的书,读她使人赏心悦目,振奋精神,品她启迪心智,让人心静而幸福绵长。...
    默扬写作营阅读 378评论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