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能效性第一性原理工具?
读《升维:争夺产品认知高地的战争》:
一、认知能效性,第一性原理工具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用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特斯拉、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1.大脑思维和生命思维
无论是意识系统、潜意识系统、还是记忆系统,都是基于大脑的思维模式,大脑思维模式的本质是知识不断地累积
过去的很多知识,记忆下来,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运用记忆调取过去的经验来解决,这就是大脑思维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专家如果不持续学习,在一定时间后会进入知识半衰期,即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可用,而另一部分知识已经没用”
生命思维就是看清自己当下的每一个观念和思维,觉察这个观念过去的来源,它的原因是什么,清楚知道它是否适合当下的环境、当下的人或者事。如果觉察到是妄念,那当下就将它转掉了,消除掉了。
只要对观念不断地保持觉察,自然就能空掉对产品、对未来、对环境和这个世界的错误认识。当你保持觉察的时候,生命本身的内在智慧就能显发出来。对我们意识思维、潜意识思维,乃至记忆系统的执着就能一一觉察,一一破除,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生命思维是开放的,对未来采取的是欣赏的态度,生命的内在智慧就能够显现,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了解生命思维的“第一知”
第一知是脱离正反、善恶等对立面的,是独立的观察者,所以它是不依赖于具体外界元素的,是人类认识的起源点。这个“知”就是我们能够观察自己,也是我们反思的来源。称为第一,是为了体现这个知是一切认知的起源。
“第一知”用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作用。用在心理学上,就是元认知;用在儒家传统文化中,就是“致知在格物”中的知,也是儒家阳明心学“致良知”中的知;用在思维模式上,就是今天业界说的“第一性原理”。
“元认知是观察、反省自己思维的能力,我们的观念、思维、认识中的问题,只有元认知才能发现。元认知实际上就是觉悟。”
3. 构建认知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不是来自归纳法,而是基于找到一些最基础原理的演绎法。要建立系统,那就需要演绎,提供一个或几个基点,依此演绎形成一个体系。而要形成一个观点,归纳法可能就足够了。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思维架构,不受经验、环境的羁绊,能够直接找到问题的根本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在认知画布中的趋势、定位、需求、设计、体验、工程、基因、竞争、发展,可以以其中一个点作为第一性原理的起点。亚马逊就是以体验为中心来组织其飞轮理论,并串联起服务,打造自己的整个体系。谷歌是以需求为起点,构建了牙刷理论,来组建自己的产品评审,以及收购体系。百事可乐是以定位为起点,以年轻、潮流为核心组织自己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