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泽
小孩上了幼儿园之后,我们会经常带孩子去她的同学家里玩,说实在整体来看别人家的墙面和家具比我们家的要干净好多,我们家的墙面、家具上面都是小朋友的涂鸦,蜡笔、铅笔、水彩各式各样。三岁时因为机缘巧合,给她报了画画班,之后经常给她买一些颜料,所以墙面、家具、甚至她自己的衣服,我们的衣服上面就多了一些“彩绘”,很多是清洁不掉的。也许有人会说,你们是想把她培养成一个画家吗!其实说实话,我和太太都没有刻意这么想,我们只是在她想乱涂乱画的年龄没有去制止她,让她尽情的释放。
记得她1岁到2岁阶段,特别喜欢玩水,我们家基本所有的地方她都玩过水,比如卫生间、厨房、阳台、卧室、餐桌上、茶几上没有她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我们也没有刻意的阻止她,只是默默的“关注”她,天冷了给她开热水,衣服玩湿了给她换衣服(她衣服一玩湿,就不穿了,马上要换,就这样湿了换,换了再湿)。
其实也不是说我们的养育方式就多么正确,只是我们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特殊的爱好和兴趣,通过这些探索和尝试,来促进和完善他们的身、心、灵成长。比如小孩有一个阶段是口欲期,喜欢吃手,好多家长都会认为很脏,容易感染细菌而制止,那这个口欲期就没有满足,或许长大了他还会吃手。试想一下,你让一个成人在家里乱涂乱画,他一定是不会画的;让一个成人像一个孩子那样一天上蹿下跳的淘气,他一定是也不会的。所以其实父母所烦恼的孩子大多问题都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常是在游戏、玩乐中学习和成长,当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做到“不打扰孩子”,既要关心、要做到关注他,又要做到关注而不被他们察觉。
专注是儿童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专注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之一,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基本条件,而这种品质大多是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慢慢养成,或者说小孩从一开始其实都是很专注的,只是在后面慢慢的成长过程,这种专注的特性不断的被我们成人“打断”或“打扰”。回想一下,小孩学习爬、坐、走路是不是很认真,尤其练习走路,不断地摔倒不断地爬起来。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场景:小孩子在认真的玩或者做做某件事情,父母喊了好久都没有回声,然后父母气急败坏的跑过来揪住耳朵抓走了,也许小孩专注于玩,可能是真的没有听见。如果父母总是粗暴地打断孩子,慢慢地就会形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失去目的性和积极性。
父母的说教没有作用,让孩子安静的阅读、思考、观察、玩乐,当孩子专注某件事情时,通过体验和身心感受,内心深处会突然长出一些东西,当然这个玩乐不包括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手机、ipad,尤其是短视频,它对儿童(包括成人)的专注力产生极大的破坏,内容不聚集、自动连续播放抹杀了人的分析判断和抗拒能力。
所以专注也是建立在正确的引导,良好的习惯基础之上,培养孩子专注认真的品质。
我们总是不经间打扰孩子
对于家长来讲,从观念和行为上来看,总是在不经意间打扰孩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家长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我们近乎用暴力的方法强迫孩子接受、适应我们大人的生活,遵循我们大人的价值观,从内心深处否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他们小,什么也不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观念,用“小大人”的眼光看他们,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
第二、家长急于完成,或者认为孩子做的不好,主动帮助孩子完成正在做的事情。对孩子来讲,不是完成这件事情的结果有多重要,而是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很重要。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少一些催促,让孩子专心做完成自己的事情。
第三、家长认为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没有意义,要求孩子中断。这主要是从大人的思维角度去考虑,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孩子通常会给他的玩偶和花草说话、打招呼,如果孩子出门前要给他的玩偶一一道别,在大人看来是没有仍何意义的,但如果你了解孩子的内心及生长发育规律,你就知道孩子在一个年龄阶段,他们认为是“万物有灵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生命的,它们是可以听懂他们的语言,这正是小孩子灵性的体现,本来大自然就是万物有灵。很惭愧,只是我们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失去的与大自然的灵通。
第四、家长为避免麻烦,阻止或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如不让孩子玩颜料,怕弄脏衣服,不让孩子玩水,怕弄湿衣服。前一段时间,有小朋友来家里玩,他们和女儿一起在书房用颜料涂鸦,在客厅聊天的妈妈发现孩子在玩颜料之后,非常恐慌的中断他们,给他们穿上围裙,而这时小朋友的兴趣大概已经消失殆尽。
第五、家长在关心孩子的过程中无意打扰孩子。当孩子在专心做什么事情时,家长怕他孤独,有意陪伴他,结果可能无意中打扰了孩子。
把握分寸,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
孩子其实独立的倾向非常强烈,我们最近也发现,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希望我们家长在跟前。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需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符合他们需要,让他们能放开手脚的活动空间,当他们在专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不要在一旁纠正、表扬或者鼓励,而应该采用静默方式,要做到“不打扰孩子”,做到关注而不被他们察觉,让他们在好奇心的激发下,通过活动中的不断试错,逐渐成长。
儿童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节奏和规律,但这种发展不是自发的、自然的,而是需要外部的刺激和成人的帮助,但成人的帮助一定要适当,即适当的时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予适当的帮助,这种帮助要做到不打扰,更不能打断孩子,帮助他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