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雾化的超说明书使用?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将非雾化制剂权作雾化剂使用,即药品的适应证、剂量、患者群体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等不在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范围之内,属于 “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 ”,即 “超说明书用药”。
(一)传统的雾化吸入疗法
通常称为 “呼三联 ”(地塞米松、 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 ),目前仍有部分医院使用,须予以重视和规范。
1、地塞米 松:无雾化剂型, 该药进入体内后需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不良反应大;脂溶 需经肝脏转化后在全身起作用,不良反应大;脂溶 脂溶 性低、水溶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疗效相对较差。故不适合雾化。
2.庆大霉素 :无雾化剂型,气道药物浓度过 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状 态,产生耐药状态,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 症反应。故不适合雾化。
3.α-糜蛋白酶 :无雾化剂型,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 较强,不能用于咽部、肺手术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
(二)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使用
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可诱发哮喘作。如氨溴索,国内尚无雾化剂型。 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颗粒要求,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推荐雾化使用。
(三)中成药
无雾化剂型无证据,无配伍相关数据,不推荐雾化使用。
2、雾化药物使用的配伍禁忌有哪些?
1)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有用于雾化吸入的复方溶液(Combivent,勃林格殷格翰),其药品说明书中指出,不要把本品与其他任何药品混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
2)字母C绿色阴影部分表示临床研究中有证据证实此种配伍的稳定性和相容性,但需注意尽量即刻使用;字母NI黄色阴影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评价相容性,除非将来获得进一步的证据,否则应避免使用此种配伍。
3)盐酸氨溴索(Mucosolvan,勃林格殷格翰)产品说明书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临床上常用,但目前尚无配伍的药理学研究以及明确的疗效证据。
3、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剂量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其次为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及其他。SABA: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MA:短效抗胆碱能药物。
4、雾化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雾化吸入过 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 胸闷气促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 胸闷气促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 胸闷气促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 胸闷气促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 胸闷气促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 胸闷气促程中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及雾化器咬口的摩擦擦对口角等皮肤黏膜的损伤不良 反应。这些不良 反应中,部分可能与药物的直接作用有关,部分可能与呼吸过度通气等有关,需甄别对待。
5、雾化吸入治疗时需注意些什么?
雾化器及雾化观察:(1)定期消毒雾化器,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定期更换雾化器,保证有效输出量。
(3) 尽量使用单一剂药物,以 避免多剂量药物开瓶后的储存及使用均在的污染风险。
(3) 进行雾化治疗时,操作者需在前 后洗手,减少患者间病原菌的传播。
(4)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防止气道痉挛的发生。
(5)支气管痉挛严重时,避免超常剂量使用β-受体激动剂,以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6)少数患者雾化吸入后,不仅未出现支气管舒张,反而诱发支气管痉挛,即所谓“治疗矛盾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药液低渗、防腐剂诱发、气雾温度过低或对药液过敏,应寻找原因,注意避免。
(7)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雾化吸入;油性制剂也不能以吸入方式给药,否则可引起脂质性肺炎。
(8)使用氧气驱动雾化时,应注意用氧安全,禁止在有氧附近吸烟或燃明火;雾化前半小时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起呕吐。
患者健康教育:(1) 教会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应作深吸气使药液充分达到支管和肺内。
(2) 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及食物残渣。
(3) 吸入后应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 用面罩者应洗脸;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吸前不能 抹油性面膏。
(4) 吸入治疗时患者取舒适体位,雾化后痰液稀释刺激患者咳嗽,及时翻身拍背协助 化后痰液稀释刺激患者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 (5) 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 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小使患 过大,吸入速度由慢到快雾化量小使患 过大,使患 者逐渐适应。
(6) 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要注意防止湿化或雾量大造成肺水肿。对自身免疫功能减退的患者雾化吸 入时,应重视诱发口腔霉菌感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洪建国,陈强等.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4):265-268.
2.王辰,文富强.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 2016,96(34),: 2696 -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