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越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被海量信息包围,越是需要过滤。
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广。当我们需要做决策时,再也不会碰到信息不够无法判断的问题了,取而代之的新问题是这么多信息,究竟哪些是要保留的,哪些需要扬弃的,保留的信息哪些是更重要的?
面对这种场景,我们每个人似乎都需要一个信息过滤器,当我们因为某事需要做决定时,这个过滤器可以快速收集信息,并且精准的将它们过滤为和做决定有关的信息,最好还可以帮我去做一些通用的决定,以节省时间和脑力。
现在,各大产品的算法已经能起到这个作用了。当你打开淘宝去购买一件衣服,商品浏览区域会根据你之前的喜好,选取一定的参数,并且对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筛选出你最可能喜欢的衣服,自上而下排列推送给你;当你打开媒介相关的产品,推送的主题文章也是根据你之前浏览的喜好,筛选而出的文章。
有了这些算法固然是好事,极大的节省了我们寻找和思考的时间,但是随着算法逐渐的精准,似乎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信息茧房”,也就是人们逐渐的被困在了当前自己感兴趣的区域。
这显然不是算法的初衷,算法本应是人类的过滤信息的工具,但现在从某种角度来看,它已经绑架了人们的思想,阻止了人们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算法的发展更应该服务于“过滤”这个基础问题,帮助人们在必要的时候过滤信息,但同时又要考虑更多的开放性,保留一定的空间让用户可以跨出“信息茧房”,这种开放性应该留给用户自己去决定,而不是算法自动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