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让“假笑”走开,让孩子有真心的面孔

假笑男孩来新浪开微博了,看了他问候中国用户的视频,的确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正太,难怪萌化了一群人。不过有一件事情相信各位和我是有共鸣的,我们觉得那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非常可爱,因为他是别人家的孩子。若你看到自己的孩子明明害怕、委屈、不知所措,可依然要摆出一张笑脸,你会感到心塞吗?我也许不仅仅感到心塞,还会心疼。哪个做父母的不想让孩子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代替我们圆满自己心中的理想,活在真实与自由之中?能做到吗?能!你只需学会这三招。

一、微笑地看着孩子

条件一:表情是为了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条件二:笑对孩子来说往往代表我没事、我很好或者我很愉快、我很兴奋。所以你猜猜看,一个小孩子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假笑?父母只爱一个乐观的他,而不是哭泣的他;父母只爱一个让自己轻松的他,而不是让自己劳累的他;父母只爱一个带来欢乐的他,而不是带来麻烦的他。所以,是父母对孩子的不接受,使得孩子假笑。

知道原因后,很自然地你也就知道了,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保持一个接受、不批判的态度,孩子做什么说什么,即使你不同意、不认可,微笑就好。这样孩子就没有必要在你面前演戏了。反正你能够接受他的一切。作为父母,你觉得自己能做到吗?

别想了,你做不到,至少无法在所有时间都做到。作为父母,我也不希望自己为了让孩子真实而让自己变得不真实,为了让孩子真笑,自己就要整天戴一副面具在脸上,这样我自己会不开心。那么有时做不到怎么办呢?不着急,我们还有第二招。

二、“好吧,你可以试试”

孩子觉察到了父母无法接受他的一切,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到了你的期望后,就会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了。没办法,谁让父母在孩子面前是空前强大的,孩子越小越是如此。再说,即使“演艺生涯”即使不在家中开启,也会在学校开始。不过孩子父母还有第二招,你可以告诉孩子“好吧,你可以试试”。

这句话的作用是让孩子知道,即使父母不支持,不认可他的想法、做法,但他依然可以去做。当然,这不意味着孩子可以为所欲为,你需要为他划定一条界线。比如,有一项兴趣爱好是必须的,可参加什么兴趣小组,他开心就好;比如分担家务是必须的,可承担什么劳动,他开心就好;比如与同学交际是必须的,可和谁更加亲密,又与谁保持距离,他开心就好。这样也会形成一段比较理想的状态——尽管父母不接受我的全部,但至少他们也会祝福我、帮助我,至少不干涉我。孩子在这种状态中也能少些假笑,多些真诚,因为环境总体来说还是宽松的。作为父母,你觉得自己能做到吗?

答案其实是不一定能做到,或者说,即使父母做到了,学校以及孩子的周围人也未必能做到。也许家中的环境是宽松的,可孩子却需要在学校中狂飙演技,拼命“假笑”。这时,又该如何是好呢?没事,我们还有第三招。嗯,还有第三招的,相信我

三、“你开心就好”

父母与周围人做不到无条件地关注孩子,父母与周围人甚至不能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试试。这时,孩子只能“假笑”,戴上面具,做大家想让他做的事、说大家想让他说的话、表现大家想让他表现的状态,这仿佛是人的常态。

在父母偶尔对孩子无欲无求的时候,可以对他说一句“你开心就好”,启发孩子更多地关注自己。也许孩子一时间还做不到,但关注自己感受的这粒种子也许会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开花、发芽。这就如同偶尔间,你自己也想放开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样。你和孩子的区别是,你的心中也许没有这粒种子,而孩子有,所以他一定会比你更加真实。

我承认,让“假笑”从孩子身上走开是件困难的事情,做这三件事情你的确能得到一个真实的孩子,可却未必能做到。这不是你的错,不是孩子的错,只是这个世界的现实。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这两样东西本来就不是为了让人去做到的,而是为了让人去奋斗的。

最后,我依然要祝愿大家的孩子能有真心的面孔。


附:《儿童表情动作解读表》

《儿童表情动作解读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溪兰-20180209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 都想要找到自己——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只是寻寻觅觅 ...
    溪兰_天使志愿者阅读 1,690评论 0 1
  • 夏日的蓝天,白云朵朵,如诗如画,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仉咏阅读 3,552评论 4 4
  • 四年前,第一次初恋结束后,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把自己关闭在一个自己的空间里面,默不作声,一个人上完课吃完饭...
    为爱停留x阅读 4,39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