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生三苏,草木尽可枯。”
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学史上,“三苏”都有着一席之地——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均列于唐宋八大家之列。父子三人的传承成为文学史的佳话。
苏轼最为我们所了解的是其诗词。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在宋词崛起的时代是必须一提的词人。
图片来源网络
苏轼的文章别具一格。在参加科考时,主考官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拍案叫绝。甚至说,三十年后,大家不会记得他,却都会记得这个叫苏轼的人;他应当为后辈让路了。可见苏轼作文之精彩。
诗词文的造诣极高,以至于许多人都忽略了他书画达到的境界。不过与诗词文不同,苏轼并不对书法进行刻意的练习。按“字如其人”的观点,苏轼认为“书”是人心境的自然流露。他坚信“书品如人品”。因此尽管他书法的风格偏向于“书圣”王羲之,他却称正直忠义的颜真卿为书法的第一人。
唐朝盛行尚法书风,讲究书法的规矩和标准,规范了书写方式的同时,却也极大地限制了艺术创造。到了苏轼,他却一改唐风,喊出尚意的口号,以为书法应反映书写者的素质、思想、率真的性情,而不应该为条条框框所限制。
至于苏东坡的一生,用年老的他自己的话来说:“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文人,苏轼在政治上坚持自己的见解,不愿依附讨好与改革派和保守派中的任意一方,因而成了“不合时宜”之人,屡遭贬谪。但他却是个生来的乐天派:自号为“东坡居士”;给后世留下东坡肉;甚至远在海南也能超然物外地享受遍地的海产品......苏轼用他自己的方式实现了“突围”。
乐观、豁达也是苏东坡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