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生用方格子表示,一个月算一格,按照中国人预期寿命75.3岁来计算,人的一生,也就是900多格。
将这900个月画成一个30X30的表格,如果你将近三十岁,那么你的人生是这样的: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恐惧。
回想过去的几十年,感觉日子倒也忙忙碌碌,但细细琢磨,收获呢?
没有目标和提升,把日子过得像流水账,这样的状态,就是在浪费生命。
01
就像蔡垒磊在《认知突围》中说的:“时间就是生命”,不断学习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丰富你的人生经历,就是在不断延长你的生命。
关于如何管理时间,蔡垒磊概括了一句话:提升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
他给出八条时间管理法则:
第一、每天列计划,定目标,把当天重要任务列出来;
第二、寻找高效时段。把困难的任务,放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段来做;
第三、远离噪声干扰;
第四、合理利用碎片时间;
第五、减少后台运行任务。
有人喜欢在遇到阻碍时,把任务搁置,接着处理下一项,如此往复。刻意回避困难,会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建议即使要暂时搁置,也尽量,把事情处理到阶段性收尾状态。
第六、降低切换频率,对于宝贵的整块时间,最好集中精力,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件事。
第七、明确任务目的。
第八、时间,挤挤总是会有的。
02
接下来和你分享,我自己关于时间管理的心得。
第一、如何制定计划?
拍脑门做出的计划,十有八九会失败。但你有没有总结过,能被成功执行的计划背后,都有哪些共同因素?
介绍一个目标管理的好帮手:SMART原则,它由以下五大原则构成:
1. S=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2. M=Measurable
目标的达成是可衡量的;
3. A=Attainable
目标必须是可达到的;
4. R=Relevant
目标之间要有一定的相关性;
5. T=Time-bound
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假设,你们公司新进了一个应届生妹子,作为单身狗的你,自然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为助你一臂之力,我们用SMART原则来分析。
你的大目标:把妹子追到手。
根据SMART原则一,这个目标不够具体,可以细分为:吸引妹子注意力,提升她对你的好感度。
根据原则二,目标要可衡量,可以再次细化:要到妹子的联系方式。
根据原则三,目标要可达到,能够完成的目标才是好目标。
再次调整:通过小零食等贿赂手段,买通妹子周围同事,打听她的毕业院校、个人喜好等一手资料;想办法接近妹子,要到联系方式。
根据原则四,目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可以看出,以上两个目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是推进关系的第一步。
根据原则五,给你的目标设定一个截止期限。
调整后的目标改为:
1. 每周,通过同事,打听妹子近况。
2. 下个月公司有活动,新人免不了要出节目,你要争取做主持人,通过排练节目等理由接近妹子,拿到联系方式。
调整后的目标,就更加清晰具体,可操作。
03
第二、如果制定目标时,遵循了以上方法,可还是无法完成,怎么办?
自律的人,都是同样的自律,拖延的人,各有各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可能原因:
1. 实现目标的好处,无法吸引你。
以我为例,有段时间处于倦怠期,文章和电台的更新频率,一拖再拖。
偶尔几次更新后,有读者留言咨询。
能看出来,他是在认真读过文章后,带着自己的疑问来向我求助,这让我感受到,他对我的信任,和自己身上的责任。
我想,告诉大家我曾走过的弯路,也许就能减少一个重蹈覆辙的人。
分享我学到的知识,也许就能给人一点帮助。
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成就感。
所以,当缺少动力时,你要多多发掘,实现目标所带来的深层价值。
2. 放弃目标的坏处,无法吓到你。
还是以我为例,我之前用手机没时间限制,觉得顶多眼睛干涩,休息一晚就会没事。
有一次,听到某眼科医生说,手机发出的蓝光,会伤害视网膜黄斑,严重会导致失明,而且这种伤害是逐渐积累,不可逆的。
从此,除了把电子产品,都调成护眼模式之外,我用一段时间手机后,就会自觉抬起头,看看远处。
原因很简单:我不想体验失明的感觉。
3. 问问你自己。
有位朋友,曾经是重度拖延症患者。
大学时,她属于“平时不学习,考前狂突击”的一类人。
她对自己有多狠呢?考前一周,基本见不到人,天不亮就去自习,半夜才回来,甚至上通宵自习。
上班后,她也依旧拖延,对于工作任务,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
所幸,她天资聪颖,又舍得尽力,每次任务虽然拖到最后,但都能在截止日期前,保质完成。她也因为突击加班,而得到“拼命三娘”的美称。
直到有一次,她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看着她苍白消瘦的脸,我于心不忍:“把工作平均分配做完多好,总是突击,你身体受不了呀。”
那天和她聊了很久,我才知道,她有个严厉的母亲。
每次作业完成后,母亲都要检查一遍,发现错误就会受到批评。
有次,她想出一个应对办法:熬夜把作业完成。母亲发现了错误,也因为她的“用功”,不但不批评,反而表扬她刻苦。
她说:“我害怕领导说我不努力,所以就用老办法来对付工作。”
我建议她,下次试试合理安排时间,把工作提前完成。
后来,她告诉我,经过尝试后发现,领导既没有刻意挑错,也没有给她提更高的要求。
那一刻,她明白了,领导不是父母,她没有必要,把原来的习惯带到工作中来。
04
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们要进行时间管理,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真正几个人能做到?
在我看来,说一句“因为我懒”是不加思考的做法。
只有多学习相关知识,多分析自己的深层原因,才能让我们真正摆脱时间陷阱,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
上一篇:《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力量?》
有点意犹未尽?请移步专题:《松鼠心理会,知识嘎嘣脆》
我是果小松,在娴静和活泼间,来去自如的女子,关注心理学在情感解惑、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应用,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