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非特殊情况下,这句话是真理。
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之一。它认为,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学会生存,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善于自学。
比如,前段时间,身边经历的感悟:师傅带(他)徒弟时,最至关重要的就是培养徒弟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培养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而是要保有徒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人,天生对于身外和内心的一切抱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没有谁是天生不爱学习的。师傅的职责就是保留住徒弟对知识的渴望,通过科学适合徒弟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徒弟学习的热情,养成良好的自学学习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是必须的,但“苦”却不一定,或者说在通往成功和快乐的过程中,一定会付出辛苦,但结果与“苦”相伴的,还有更多的“快乐”。
当徒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帮助时,作为师傅应责无旁贷。然而如果仅仅是依靠师傅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去帮助徒弟直接排除困难,那么当有一天师傅不再有能力、有余力去帮徒弟解决问题的时候,徒弟也将无法跨越自己工作中的障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让徒弟真正培养出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毅力,才能使徒弟在一次次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磨炼自己提升自己,在不远的未来真正“出师”。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要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仅仅是直接问是否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当自己面对不同问题时依旧只能求助。当然,相比于直接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更具普遍适用性的解决思路显然更为不易。再优秀的师傅也不可能教会徒弟所有具体的方法,因此就需要师傅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徒弟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能力和决心。
师傅并非徒弟的“拐棍”,早晚有一天徒弟需要独自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与其帮助徒弟克服所有困难,倒不如教授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让他们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最终磨成璀璨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