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开App store的免费应用推荐,占据半壁江山的总是工具型产品,当然有相当部分是BAT旗下的子产品,背后有雄厚的背景支撑,但是也存在部分初创公司凭借其创新性的工具产品在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
从开始接触互联网,我们就接触者大大小小的工具型产品,但是这么久用下来发现一个问题,工具型产品的用户量一般都在一个比较固定的规模,甚至有些可以说是出于用户量匮乏的境遇,且已经处于这样境遇很久无法改变,这就说明对于工具型产品确定合适的商业模式比较难,而考虑到产品本身就是商品,要进行价值交换的,如果没有好的商业模式,那盈利就无法保证,公司连钱都没了怎么运营下去,最终就是停止迭代,而不迭代更新,根据互联网产品的更新定律,它迟早要成为昨日的英雄。
同时一些工具型产品虽然前期有很好的优势,贴近用户体验,运营手段独特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的用户基础,但是却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变现方式,依然无法达到稳定的盈利。工具型产品获取用户比较容易,但是用户粘性低,这点很容易理解,工具型的产品往往只是为了解决用户某个特定场景的某个明确需求而产生的,核心就是为了帮助用户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产品本身没有和用户有深度的融合,没有自己的文化气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很爱讲“社群”这个词,只有用户和产品气质上有了契合点,那就会形成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从而提高用户粘性。而工具型产品的特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商业化困难的问题,也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未来发展的隐患。、
目前很多初创公司都喜欢涉足垂直领域,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样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时代,生活中的某一个小的痛点都可能激起用户强力的需求,从而带来市场;而且考虑到几个大的互联网公司占据的市场大小,初创公司很自然的会把莫表放在更加细分后的市场,工具型的产品因为比较好入手,进入初期主要做好工具的核心功能就好,市场重叠度也比较低,潜在市场大,用户的痛点都会比较一致,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但是,工具型产品怎么做大,这要看它所能辐射的潜在用户基数能有多大,也就是说目标用户能有多少,有些产品的用户由于具有较明显的独立标签,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产品用户的基数具有天花板,这时再想扩大产品规模就要提高产品的天花板,此时可能就要重新划定和残品的边界。
而且一般在这样的市场不会让你一家独大,竞品的出现给了用户第二个选择方案,这里必然会打走一定量的用户,造成用户流失。而且任性的用户对于工具型的产品要求是极为苛刻的,体验不好,删,功能不强,删,甚至可能哪里缺了小提示,都有可能使用户离开,毕竟愿意做备胎的还有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是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不只是产品,公司依靠产品获利,商业模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初创公司从一开始决定进入这样一个市场时,就要考虑产品的商业模式问题,如何变现,可能变现并没有放在第一个版本,但一定要有规划,要确定好用过什么方式变现,也许你会觉得我是初创公司,谈钱还太早,眼下就是想主要关注用户体验,一切为了用户,这里就要纠正你一个观点:贴着用户走,但是一定要以现在阶段的产品战略为基础,也就是要符合产品大体上的商业战略。
那怎么实现变现,广告是最基础的选择,但是现在的用户普遍无法接受连七八糟的广告,所以在广告推送上恐怕要多用点功夫,还可以提供附加功能,附加功能进行收费,当然不能强迫用户消费,还是要贴着用户走,诱导用户消费,这就要看运营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