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患又和我们藏猫猫(2025.8.2.)




自然水患又和我们藏猫猫

(2025.8.2.)

近些年的夏季汛期灾害总是来得很突然很猛烈。出其不意的出现在被忽略方向地区。

过去的一周,北京北部西部山区骤降暴雨,风险没有出现在以前经常重点防范的市区和下游地段。而是出现在大水库的近端上游。措手不及。

密云水库库区东北侧的太师屯,库区西北侧的不老屯和石城。洪峰呼啸而来,数十人遇难,包括数名履职村支部书记和几十位养老院老人。北京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受损事件。

出了问题就要总结思考。简单分析如下。

这几个重灾乡镇村庄都处于河流注入密云水库地域。太师屯位于潮河清水河入口处。不老屯和石城处于牤牛河白河入口处。

江河入海入湖入库之处,都大小不同的形成滩涂三角洲,开阔平坦泥沙肥沃。水道中心线一般铺满磨去棱角的卵石。

这些土地就像河流两岸泄洪区一样,不计入耕种面积。种上庄稼凭运气,收了就赚,淹了认赔。所以滩涂耕种已属正常。

问题是村镇街道房屋院落的规划建设也开始悄悄挺进蚕食河道滩涂和三角洲区域。河道宽度被不断挤压。多少年平安无事总是让人慢慢放松警惕。

首都的新农村建设非常有成效。也有必要的论证探讨审批程序。小心翼翼的扩张,又高质量的维修河堤河道。也有成熟完善的应急救援方案和力量建设。

但是,所有这些在大自然面前都是毫厘分寸走泥丸。在极端气象条件下不堪一击,十分脆弱。

这次强降水,简单计算就清楚。上游流域降雨汇水面积可以算出入库流量,再看看入库河道最窄处通过量。甚至都可以计算出洪峰形成和到达时间。

这次北部山区强降水,密云水库入库洪水峰值6550立方米/秒,创水库建成以来最高纪录。仅5分钟就可以灌满颐和园昆明湖。一周入库水量达到9.1亿立方米。

当然,事后往往都明白了。事前其实也能明白。只是太明白了啥事也干不成了。

要说解决的办法有二。

一是建筑群退出传统河道外沿,甚至退至缓缓高程坡地。放宽河道滩涂,法令不得占有,可以适度耕种,绝不可建设居住。

二是上游尽可能建设众多小型超小型漫水坝。形成一串串阶梯小水库水塘水面。可以层层缓解消减洪峰峰值。

几十年前,密云水库东北侧畔太师屯地区是我们每年冬季野训场地。重型火炮布满纵深河道,指挥观察位置视界良好,目标落弹区域安全把握。这已经是历史记忆。

现在的密云水库是2000万人的饮用水源,是首都人民头顶的一盆净水。被严格法制的封闭保护起来。

今年北京的汛情警钟再次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