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的北京文科状元说出了我一直想说又没有完全表达的观点,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我们小的时候的教育环境了,那时候会弹钢琴,从小学舞蹈,是少数的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才有的教育,这种同学一般在学校里也都会因为气质出众成为风云人物
现在的环境是家里哪怕条件一般,父母都会把小孩的兴趣投资作为日常消费的一种,而不是几十年前的奢侈投资,所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接触钢琴,舞蹈,小提琴,葫芦丝,基本现在我身边的孩子,都会有最起码一两种的技艺
或许你们说,没有这些技艺我们一样生活的更好,是的,没有读书,也可能过得好,没有上大学也可能过得好,只是做父母的,都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给他更大的选择空间,他可以不选,不代表你可以不提供,更不代表你可以没有条件提供
我发表过一个观点,原生家庭对下一代的影响,其实表现得非常明显,我弟弟身上有太多的性格特征跟我爸非常相似,我在接触了很多人和家庭以后,开始反省这些年自己情商上的缺点,不再仰视父亲的各种教育方式和处事方式,学着辩证的去观察和判断,但是这种观念改变需要的过程太长,如果我前几年都能有现在的状态,或许我可以积累的更多,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的行为举止无关紧要,在孩子还没有接触太多外边的事物的时候,你的性格,你处理矛盾的方式,你临危的态度,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任何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都可以从他的原生家庭里找到蛛丝马迹,我就打个比方,我们邻居的孩子,我和老公给他说了好几次出来工作,介绍了几个机会他都没有意识一个男孩,是需要有一份事业的,最起码是要养活自己的,而他的爸爸,是最没有资格说他儿子的,因为本身,他自己也是一样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只是之前这种方式还可以生存,以后这种工作形式,会被逐渐压缩,以后没有一门技术,生存空间和薪资待遇,会一再降低,再打个比方,我弟弟在职业规划上一直都是犹豫不定,去年来的时候一腔热血要拼事业,今年又改变主意要留在根据地,之前在南京也是,觉得大城市,终归是要回归的,直到有一回和父亲聊天,我才发现,这种思想,其实从俺大这一辈就开始根深蒂固了,从选择的犹豫不决,到做任何变动的决定都会给自己找好理由,他们爷儿俩,何其相似
我弟弟说,要把女儿当一般的孩子看待不给她太大压力,这句话没错,但是这句话的前提是你真的付出了操心了,而只是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坦然,而不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借口
其实生活真的很累,有的时候我就在想,以后如果让我的孩子也走跟我一样的路,我一定舍不得,我希望我走过的,他们都能直接顺着我的路再往前走,我希望我栽过的跟头,他们都不要栽了,但是不可能的,青春就是栽跟头,等到一切悟透的时候,青春也就不在了,所以我希望他们能学会判断,学会抉择,学会一旦选择了就一条道路走下去,而为人父母,你们要做好榜样
今年六一,我印象非常深刻,大家都在发小孩子的视频,明显厦门的小朋友的活动要更丰富,专业性更强,登台演出表现得更自然,其实你们可能不知道,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给孩子和家长布置很多亲子作业,这边的周末,家长会带着孩子做各种亲子游戏,相比之下,县城的孩子,已经落后很多,更不要提老家农村的孩子,所以,婆婆即使对儿子再好,我都不可能让她把儿子带回去,因为她即使觉得她已经给出了全部,却给不了他教育的氛围,也不会有我这样重视教育,
所以有条件,还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育氛围,没有条件,也要想办法创造条件,为人父母,必须为之计深远
看一个家庭有没有前途,就看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看他们的孩子有没有出息,现在已经不是富不过三代的理论了,现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苹果,你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奔跑的时候还拉着一个瘫痪的你,所以,先试着自己跑起来
还是那句话,你看到的云淡风轻,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表现得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