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在青建工作的朋友,他参与了一个在非洲的建筑项目,在他回国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经历。
在非洲工作是他们雇佣了很多黑人的工人,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不能同时把工资发给所有人,因为那样的话,第二天就不会有人来上工了。原因是非洲的工人不想我们中国的工人,他们发下工资的第二天就会立刻去消费,西装革履的去到各种可以消费的场合,直到工资花完,再回来继续工作。听到这里觉得很是有趣,不禁感慨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2014年的时候随朋友一起去到过新疆巴音布鲁克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若羌以红枣闻名,当地的红枣真的甜的像密糕),在我们参观红枣林的时候路过了一家维吾尔族家庭,看到了里面一家老小,载歌载舞,甚是欢腾。当时正直工作日的下午,也不是什么节日,屋里有年轻人,有孩子。我很是好奇难道他们不用上班和上学吗?于是我问到了一个当地的朋友,他告诉我,这附近的人就是这片枣林的"地主",外地人来包地种枣,他们就靠这些租金生活,终日里载歌载舞,没有烦恼也没有忧愁,一家人时时刻刻都是其乐融融。
与人说起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免不了说这些人胸无大志,贪图享乐。但这种状态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田园牧歌吗?我们并非瞧不上这种生活,我们只是做不到。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你在城市里拥有四套房产,住一套租三套,租金收入完全足够你的生活支出。但有多少人会就此打住?不会有人的,面对城市中浮华的生活,欲望会无休止的膨胀,你想得到的会越来越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焦虑感也会赶着你前进。然后在前进途中的你在说一句:"我期望田园牧歌的生活,但是我没机会去实现。"不是没有机会,只是你做不到。
想到小时候老师们常给我们讲的放羊娃的故事:
一个记者采访山里的一个放羊娃,问他:"你每天放羊为了什么啊?"
放羊娃说:"赚钱啊。"
记者又问:"赚钱干嘛呀?"
放羊娃说:"娶媳妇。"
记者问:"娶媳妇干嘛呀。"
放羊娃说:"生孩子啊!"
记者再问:"生了孩子让孩子干嘛呀?"
放羊娃说:"让孩子放羊啊。"
还记得当年老师们在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目的有两个,一个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山里的孩子见识到的太少,就不会有大的格局,所以要有大的格局就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事情。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山里孩子条件多苦,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要更加珍惜。
但是记者最后,是否忘记问最后一个问题了?是否应该再问一句:"那这样的生活,你快乐吗?"
我们根本不知道放羊娃的感受,更多的只是借此来给孩子们或者说整个社会传递所谓的正能量,但是更像一种焦虑感,让你坐立不安,不敢停下来。
做一个假设,也许当放羊娃走出大山,来到城市,他还会在满足于放羊吗?他的生活轨迹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再过几年,我们再问他一句:"这样的生活,你快乐吗?"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
我们总在被这个社会赶着走,有多少人已经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我们只知道要努力,要赚钱,要成功,要有更好的生活。但是成功和更好的生活难道不是一个伪命题吗?什么是成功,什么又是更好的生活?
我听到了太多身边的人在抱怨生活不易,其实不易的不是生活,而是控制内心日益膨胀的欲望。
当今天再听到放羊娃的故事的时候,真的希望现在的他,还没有走出大山,田园牧歌,与羊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