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你“弱”,孩子就“强”
——有感于家教36计的“示弱计”
一次看到一篇名为《经典三十六计教出好儿女 做父母的一定要看看》,其中的“示弱计”让我感触很深,因为我曾经无意间地使用了这一计策.
那个春节,我们孩子真的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嫂,你的LT总算和我说话了,我真的好高兴啊。”“舅妈,LT这次很乖啊,我随便问一句,他都会回答我。”“阿清,LT应我了,真的!”
听着来自不同亲人的反馈,我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可是有谁知道,这开心的背后,我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要知道,在去年的暑假之前,外人,小朋友除外想从我们孩子嘴里得到一句话,那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在大人面前说话,特别是别人询问的时候,他可以始终做到“无动于衷”。
这不仅让问者难堪,更让我们做父母的尴尬无比。
孩子啊,你何时才能“开口回答别人的问话”?为这事,我伤透了脑筋。
有一次,他的姑姑生日,我们去她们家喝酒。一桌子的人都关心地问这着问那,可我们孩子就是始终不说话,不回答任何人的问话。尤其是他的姑姑,一直问他话,他还是一声不吭。
后来,她都有点儿生气了:“嫂,你这LT怎么就不理我呢?他是不是特别讨厌我呀?”
那场面叫做一个尴尬。
无奈之下,我只好陪着笑脸一一作答:“不是这样的,你别误会。也许他很久没有见到你了,觉得有点儿陌生吧。也许过一下子就会好些了,你们都别介意啊。”
回家之后,我苦口婆心、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打比方、摆事实、讲道理……
不记得这是多少次给他做工作了,就为了他不回答亲人的话。
去年暑假,他三叔公请客。那天他问了孩子很多句话,可孩子就是看着他什么话也不说,他气坏了:“LT,你是不是哑巴啊?我在问你话呢,你怎么都不回答我!”
后来看到我,他又再次提起这件事:“王老师啊王老师,你作为一个教书先生,你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你还怎么去教别人的孩子呀!”
一席话,真真正正地触到我的痛处——也许正像别人说的,医生不会给自己看病,美发师不会给自己做头发,那是因为他们的职业限制。
而我身为一名教师,却连自己孩子最起码的礼貌——应答(我从不敢奢望他能主动问好)都教不会,那我的确是太失败了。
我想,我是该好好地教育一下孩子了,这一次,一定要有效果。
第二天中午吃饭时候,我又开始了说教——人们见面之间的寒暄问好,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礼仪,你作为孩子你可以不要主动打招呼,但是你起码应该做到有问必答,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认可……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说教是否有效,我开导过、批评过、暗示过、臭骂过……
除了打,能用的办法我都试过了,可是孩子就是不轻易和大人说话,几乎都不回答他们。
说着说着,我突然觉得很伤心:“孩子,难道你真的是哑巴吗?你看就因为你不回答他们的问话,他们都喊你哑巴了!”孩子没有回答,但是头低了下来。
我进一步动之以情:“孩子,你知道吗?那天三公说我自己是个老师,却教不会你说话的时候,我有多难受吗?
本来,这个暑假因为抽调一事,妈妈就觉得非常伤心了,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要是你连回答别人的问话,这样简单的事情妈妈都教不会你,那我还有什么信心继续当老师?
那连我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再当老师了。妈妈知道,你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你应该能够体谅妈妈的此刻的心情……
最后妈妈问你一句话‘难道你真的愿意成为一个他们眼中的哑巴吗,孩子?’”
泪,真的就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无奈,很委屈……
这次我们孩子也哽咽了,他红着眼睛说“不是。”
我马上接着说:“对啊,你不是哑巴,你很正常,你只是不想回答而已。那从明天开始,你就回答熟人的问话,好吗?妈妈从来不敢指望你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你只要回答他们就可以了,好吗?”
这次,孩子很爽快地回答我:“好,我回答。”
我不知道那天伤心的泪水是否打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我不知道那天我们之间的谈话是否有效果,但那天我真的很无助,很迷茫……
没想到,后来孩子真的开始回答大人的问话了。后来,孩子真的就有问必答了。后来,孩子真的就变了,变得大方,变得主动多了!
孩子,这曾经是你身上致命的一个弱点啊,而如今,你居然成功地跨越了,妈妈真心地为你高兴,真的。
从今往后,谁也不可以再叫我们孩子哑巴了。从今往后谁也没有机会在我的面前说我们孩子不说话了。
也许教育也像弹簧一样,你弱教育对象他就强——所以,必要的时候,在孩子面前示示弱,它不仅不会让你掉架子,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