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思修课?

总体要求:针对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等),根据【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并检验自己的问题应对原则。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展示自己能够完成“界定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原则→检验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导向性学习流程,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相比于其他的专业课、数学类、英语类、化学类等课程,思修课应该是每个大学生最不想听的课。

对于思修课的学习,我的问题是对于老师课上讲的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对于思修课感觉它很繁琐,有很多散的重点。后来,学习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后,发现自己是对思修课学习没有达到心流。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原则1: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增加刺激。(比如规定好自己每天看一两节的内容,按着时间线进行,会发现思修的内容很有趣。对思修课感到枯燥,提高课上的效率,增加脑内思考,比如思考为什么当时那些人当时的想法等等。)

原则2:总结归纳。将原本散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出来。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时间:4月8日

地点:同和楼325

之前的做法:只是在课本上划划重点

优化后的做法:对于一到两章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

“三个代表”的形成过程

“三个代表”的内容

建国初初步探索的教训

主要内容

社会形态的变化

处理矛盾的方针

时间:4月10日课上

地点:仁智楼311

之前的做法:课程一开始还能认真听课,逐渐对老师说的话无聊,开始走神,想吃什么。

优化的做法:可以两节课有百分之八十多的时间听课,在老师慢的语速下,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状况,对于课越来越觉得有趣,逐渐就被老师讲的相关内容吸引。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有效

之后会把原则1.2应用在所有的课程上学习和课外知识的延伸上。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