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 电 了……”
写下这个标题,不得不令我想起我们公安部武警干部大队二中队一位“活宝”级人物--二小队长安徽籍战友单勇。
虽说这位仁兄已离我们而去,但他风趣、幽默、诙谐的性情和遇事不紧不慢、举重若轻的风格,令人难以忘怀。
也只有他,在当时那种特定的紧张环境和氛围中,一句“跑电了”的诙谐玩笑,顿时轻松化解了当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就连当时正在训话的参谋长也不禁哑然失笑。
记得那是1979年的9月,坦(坦桑尼亚)赞(赞比亚)军警代表团访问中国前夕,据说此前该代表团访问朝鲜时,观看了朝鲜的军警表演,还说一位朝鲜便衣在南北朝边境巡逻时遇一南韩暗杀手,朝鲜便衣一掌毫无声息地砍在杀手脖子上,杀手脑袋顿时滚落坡下……。
于是,他们提出访问中国时想看看世界东方大国--中国军队和警察的军警业务表演,一睹大国军警风采。
对于这个重要任务,国家有关部门将其分解为两块,一块为军事表演,这个任务交给了北京某坦克部队进行坦克训练表演;另一块为公安警察擒拿格斗业务,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我们公安部武警干部大队。
接到任务后,干部大队在各中队抽调了几十名人员集中训练,我有幸被抽调参加。集中训练在我们二中队营房门前操场和旁边擒拿格斗训练场进行,由大队司令部负责组织。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训练以专训形式进行(即不参加上哨,专门训练),训练科目有射击(长短枪)、三套拳术、基本功(腿臂摔功)、徒手格斗、夺器械格斗(匕首、刀、枪、棍等)、配套对打等,训练时间为:早上6点开始,晚上9点结束,全天15个小时,中午没有午休时间,能缓解疲劳和喘口气的时间,只有一天内的三顿饭,每顿饭20分钟。
由于抽调的人员是固定的,因擒拿格斗队形和操作手配手需要不能请假,甚至伤病也不行。记得大队司令部参谋张建业在做徒手格斗示范动作时,让我给他当配手,由于他提档下按用力过猛,将我的右脚大拇指捂气后肿胀,疼痛难忍,但我一声没吭,带伤坚持。
刚开始的几天训练,大家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做出的动作整齐有力,充满了阳刚之气,颇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参谋长见后喜笑颜开,非常满意。
然而,随着训练强度加大,休息时间不足,体力恢复跟不上,几天之后,大家都进入了疲劳期,浑身筋骨疼痛,有身体弱点儿的战友早上几乎都起不了床了,勉强支撑起来,训练时自然也就没有了开初的精气神,动作有气无力,很是影响形象。
见此情形,参谋长非常着急,将全体参训人员集中训话,大发了一通脾气。并一脸严肃地用他特有的山东口音质问:“你们肿么了?木精打采的,是打拳还是绣花?叫你们干什么来了?你们回答我……”当时现场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安静的吓人,气氛十分严肃紧张,没有人敢吭一声……。
这时,单勇在下面不急不缓、不紧不松地来了一句:“跑电了”。顿时,全体人员哗然。哪晓得参谋长又追问道:“什么跑电了”?大家更是忍俊不禁。当参谋长明白过来,连他自己也不禁笑了起来。
自那以后,“跑电了”便在秦城流传开来。至于什么叫“跑电了”?我只能说“你懂的”。
后来的表演在昌平县某坦克训练场进行,那个场子很大,约百余亩,地上铺着约20—30CM厚的碎石子。
我们干部大队先后表演了射击,三套拳术,徒手格斗以及多对双人格斗对打同时进行(选出几对较为逼真且观赏性较强的参加表演)等项目,其中我和江苏籍战友朱留坤的双人对打参加表演。由于表演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力度性强,以致地下的碎石扎进了我的手掌当时也浑然不觉得疼,直到表演结束后讲评时发现手流血了方才知道受伤。
那次的表演相当成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参谋长笑了,我们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