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着急地说:“妈妈,我要去看狗狗。”
妈妈:“不行,妈妈在上课,现在不能去,你和妈妈一起上课好吗?”
孩子哭着说:“我要去看狗狗,我要去看狗狗。”
妈妈:“刚才不都看过了吗,怎么又要看?”
孩子躺在地上打滚说:“我要去看狗狗,我要去看狗狗,我要去看狗狗…”
妈妈:“妈妈要上课了,不能去。”
孩子拿鞋打妈妈,用脚蹬着妈妈,边哭着说:“我要去看狗狗,我要去看狗狗。” 于是,妈妈无可奈何,很不情愿地带着孩子下楼。
• 孩子着急地说:“妈妈,我要去看狗狗。” 妈妈:“ 好的,当然可以。不过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下课时间才能去看。” 孩子:“我想现在去看狗狗。” 妈妈:“那我们需要问一问老师看可不可以,我们一起去问吧?” 妈妈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们可以现在下去看狗狗吗?”老师:“可以。” 妈妈:“那我们能看多长时间呢?” 老师:“五分钟吧。” 妈妈:“好的,我们知道了,谢谢老师。” 于是,妈妈和孩子一起欢喜地下楼。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认真耐心地倾听了孩子所说的话,感受了孩子的感受,用智慧的方式让孩子学习了遵守规则、有时间观念、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师长等多方面。
• “妈妈,妈妈!”孩子摔倒了。 妈妈:“怎么回事?怎么不看着点啊,没看到妈妈正在忙吗?” 孩子:“妈妈,疼…” 妈妈:“让妈妈看看,没事,一会儿就好了,自己站起来去玩吧,注意着点。”
• “妈妈,妈妈!”孩子摔倒了。 妈妈:“哎呀宝宝,疼不疼啊?都怪这个书角,妈妈去把它粘起来,以后不会再碰到你了啊。” 孩子:“嗯,好疼啊。” 妈妈:“妈妈给你吹一吹,揉一揉就不疼了,乖啊,宝宝最坚强了。”
• “妈妈,妈妈!”孩子摔倒了。 妈妈轻轻走过去。 孩子:“妈妈,好疼啊。” 妈妈:“哦,是吗?摔倒了就是会疼的。那怎么办呢,你想要我怎么做呢?” 孩子:“我想让你抱抱我。” 妈妈:“好的。” 妈妈:“现在感觉怎么样?” 孩子:“好多了。” 妈妈:“那我们来想一想,我们怎么样能够不摔倒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走慢一点,轻轻地走,专心地走路呢。那我们现在一起来走一遍吧。”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时,陪伴者应该做的是:倾听,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描述事实,感受孩子的感受;问孩子想怎么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总结,回顾,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带着孩子再做一遍;庆祝孩子的成长,他学习了保护自己身体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如果孩子对某方面特别感兴趣,比如足球,乐器或是其他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孩子将兴趣提升为会,以此也突破口,孩子经历由兴趣到会的过程,在遇到没有兴趣的事情到会的过程中,孩子就具有了学习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自信和勇敢,有耐性和恒心等能力。
所以说,
学终归是要落于生活中去习,落地生活。
能力是在一件件事情中获得提升的。
没有智慧的人担心发生事情,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恐惧事情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