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的起点、同样的背景、同样的努力,有些人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社会成就、财富积累却比别人快很多?
有些“成功学大师”可能会告诉你这是因为你还不够勤奋。如果勤奋就够了的话,那么富士康生产流水线上辛勤工作的那些女工们,那些为城市绿化清洁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们,山西煤矿上那些放下生死任劳任怨的矿工们,他们才应该是社会顶层的人。(我绝非歧视劳动人民,事实上我也是其中一员,工作本无贵贱、只是分工不同)但事情显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只要勤奋就够了。
那么,问题在哪呢?先看一则笑话:
非洲某国有一个工程要承包出去,印度人、美国人、中国人来应包。
该国某官员先问印度人承包这个工程要多少钱?
印度人虔诚的说:“需要3千万。”
该官员:“构成呢?”
印度人:“人工费1千万,材料费1千万,我赚1千万。”
该官员问美国人:“那你呢?”
美国人:“我得6千万。”
该官员:“构成呢?”
美国人:“人工费2千万,材料费2千万,我赚2千万。”
该官员点了点头,然后问中国人:“你呢?”
中国人诡异地笑了笑:“我得9千万。”
该官员怒视:“你怎么这么贵?”
中国人说:“这个工程,你赚3千万,我赚3千万,这活包给印度人干。”
该官员:“这个工程归你了!”
这则笑话里的印度人和美国人,可以代表现实世界中的“勤奋者”。笑话里看似投机者的中国人可以代表那类除了拥有勤奋品质之外,知道变通、冻结借力,会使用杠杆的人。当有一个目标要达成的时候,一般人想到的是我要怎么通过自身的努力、自我良好的控制来达成这个目标,是典型的“向内求”思维。而还有一类人除了想怎么向内求之外,还会想:能不能借助外力?能不能使用杠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向外求” 思维。
内在的能量再强大,与整个外在世界的资源相比,也是渺小的。显然要做成一件事,光靠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不懂如何借力,累死也无效。
例:某人发现自己总是管不住自己,于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年度目标:一年读40本关于自我管理的相关书籍,来帮助自己做自我管理。虽然图书是外部事物,但思维本质还是典型的“向内求”。这里面还暗含着一个悖论,他的逻辑是:因为自我管理能力差,所以想通过一年读40本书来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可是,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差的人,能管住自己读40本书吗?所以显然这个目标最终实现的可能性很小。
有没有其他方式?
比如,可以把年度目标改为:参加读书沙龙会并在沙龙会上分享40本书。这已经开始把纯粹的向内求转成向外求。参加读书沙龙会,通过社群给自己压力,群里的人会期待和监督,分享的过程会产生沟通和交流。这就是通过借助“输出” 来倒逼“输入”。目标不仅更容易实现,而且实现的效果会更好。
还有么?
比如,可以把年度目标改为:找到自我管理方面的专家,拜他为师、向他学习。所谓专家,必定花费过自己大量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很可能看过大量的书籍资料,走过许多的弯路,提炼过诸多的核心观点,帮助过许多类似问题的人,总之。直接向他取经,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探讨问题,更有条理性的分析问题,更加全面的解决问题,这是更进一步的借力。愚公能移的了山,也不是全靠自己的蛮力,是他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天神助之后目标才得以实现。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有!比如,可以把年度目标改为:成为自我管理方面的专家。这个目标显然难一些,但达成后能使价值倍增。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不断的学习并通过沙龙会分享N本书”+“不断的找到自我管理方面的专家拜师学艺”+“不断的加入各种圈子和找到资源继续学习”+“不断的提炼总结并管理核心知识” +“不断的尝试帮助自我管理有问题的人”等等。因为自己本来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所以更容易搞清楚问题的起源和抓住痛点。因为有切身的尝试和感受,所以更容易知道哪些理论是“鸡汤”,哪些是“激素”;哪些是“解药”,哪些是“毒药”。
这个层面是更有智慧的借力,是“借自己之力+借外界之力”。
一个500人规模的公司,如果打卡机只有记录数据的功能,每个月核对考勤、计算工资的工作至少需要1个人来做。规模到5000人的时候呢?要找10个人来做?到50000人呢?要找100个人来做?能借助电脑和系统这些外力来做的事情,何必用人来做?
利用杠杆,效率倍增,“边界”也会越来越广。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
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杠杆在金融资本市场中出现的次数比价多。比如有一种可以利用1%至10%的保证金,进行10至100倍额度交易的规则,这种规则就是金融杠杆的一种。这类杠杆在拥有高收益可能性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要么翘起了地球,要么被地球翘上天后摔死。又比如,只要有负债,公司就会有财务杠杆。投资者有时候会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来判断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股票价值。我们可以称这类杠杆为“风险杠杆”。有人错误的认为“杠杆越大风险越大”。实际上杠杆的含义是让你用较少的资源实现较大目标的方法,杠杆本身与风险无关,巧用杠杆反而会降低风险。
例:某人想开一家小吃店,但他从来没做过这个行业,仅有养猪攒下的10万元积蓄。他之前小作坊模式购买豆子做淀粉,淀粉供应给城里的若干家小吃店,这些小吃店用他供应的淀粉做小吃,他则用粉渣喂猪。他从原来供应淀粉的客户中选择了一家购买量最大的小吃店,找到这家店的老板说:我想开一家跟你一样的小吃店,但是没有经验,我想拜你为师并和你合作。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免费给你打工3个月,但是你必须让我尽可能的了解和学习你们店做小吃的各方面知识,然后我出来开自己的小吃店。当然,我一定会选择在另外的地方,绝对不跟你形成竞争。我还想请你我的师傅,指导我开好这家小吃店。做为回报,第一年赚到的钱一半归你,以后每年给你一部分咨询费,怎么样?那家小吃店的老板想:我这家店生意这么好,反正我没有精力开分店,这种方式我没任何损失还会多一块收益,帮人又帮己,何乐不为呢?后来这个人的小吃店开业后果然非常成功,又陆续开了许多分店,成为了当地非常有名的小吃品牌之一。
这也是一种杠杆,属于“去风险杠杆”,利用自己之前供应淀粉这种人脉资源找到那位小吃店的老板,可以看成是“人脉杠杆”;用小吃店老板的知识资源实现自己开店的目标,可以看成是“知识杠杆”;用自己店未来的预期收益作为对老板提供知识经验的激励手段可以看成是“财务杠杆”。这种利用杠杆的方式降低了自己没有经验的风险,大大增加了创业的成功率。
天地原非我所属,万物皆为我所用。
END
若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点击“喜欢”;若想获取更多好文,请点击“关注”。
提供思想和方法,节省职场人的试错成本和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