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的“双减”政策下发,k12几乎没有迂回之地。从未来全民发展上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趋势,那么素质教育也要从过去的经营模式转型到更精细化的运营。
素质教育是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波,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这说明素质教育内容也在拓展,今年随后颁发的关于体育,强调全民运动,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今天我们就浅淡一下素质教育精细化运营模式,如何细化。
素质类在校外教育归类:启蒙素养,语言素养,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科创教育,生活素养,游学研学。
从k12运营转移到素质教育运营,会明显的发现一些不同之处,主要的不同在于素质教育的体系化,标准化,以及创新化,产品化都需要提升。这几个维度,最重要的驱动力还是创新,包括产品,技术,组织和市场。市面上做素质教育的大大小小也比较多,真正较大规模的也出现三低现象,产能低,转化低,利润低。那种综合教育机构,产品能难做出产能来。
和几家头部素质类企业沟通了解,会发现整体的产能效率较k12比较低,依旧是前端营销化驱动,产品化驱动比较难。其实素质教育机构更需要加重经营效率。
那么我们思考,什么抓点能够促进经营效率?
一般素质类都会分为考级,比赛等模式验证成果,其实大部分苏子教育赛道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没有一个能够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教过往往不好量化,这样就会产生流失。就拿我做语言素养来讲,采取数字化模式,数字化可以打通素质较培机构的课前,课中课后数据,使得教学效果可量化。
从市场的leads,app%, show%到营销的con%,到教学的ref %,退费率,续费率,留存率,以及教务的课消,师训等业务流程一体化,从而促进服务标准化,助力机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具体架构划分清晰,打通业务链条:
1.要做标准化服务
用户层包含:学生,老师,校区运营人员,家长;
业务上标准化:营销画像,教务系统,教研研发智能测评,教学线上教学技能,课后家校互通,运营咨询标准化;
2.数据处理
业务上数据主要包括:营销系统,教务分层排课,教研学情分析,互动式教学,教师评价,绩效管理(这个非常重要,教学是否背业务数据,前端是否涉及到后端消课数据等,绩效的原理-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备授课系统,经营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当然还是建议建立中台,能够从用户,数据,资源等维度分析决策,提升产品能力,渠道能力,服务能力,内容能力,技能能力。服务+运营,输出标准化,一体化的方案高效赋能技能,助力业务产出。
目前校内鼓励课后三点半素质课,对于素质教育结构而言,进校切入点是课后三点半服务,那么进校最重要的优势,内容和工具是主要的服务形态,尤其是优质的教师,教学资源,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课后服务需求。
所有运营的出发点都是以客户为中心,需要真正的把握素质教育家长及学生需求。根据家长人群画像,追求效果反馈,孩子参加素质教育周期,以及一个家庭素质教育家庭支出占比多少等,来进行经营动作。
其实对于素质教育而言,需要非刚性,效果反馈差一直都是存在的痛点,还需要待解决。政策调控后,在孩子学业压力减轻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需求将被释放,结合较培成体系k12/在线模式的进一步参透,未来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