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好好在看完电影就趁着感情还在就写完感悟了,生活的节奏,似乎些许打乱了呢?唉,接下来,有所放施
过年的的时候,看一些散文打发打发无聊时光也就罢了,再不然就看看一些爱情故事,爱情悲剧也罢,起码在爱情故事中能看到小女生的期待,能在阅读的时候沉浸在这些凄美的故事中陶醉着,可真不能看这种冷寂的电影,以至于久久跳脱不出来。张爱玲的文章,从中透着一股凄冷、凌厉的冷漠,但是起码也有《半生缘》中沈世钧与顾曼桢的纯真爱情之美,在一段段的故事中能感受到这些故事中的女主曾经拥有过的那一片赤忱的、温暖的、怀着热情的心,但是被时代、被社会、被生活压榨着他们变成恶魔,最多只能让我对这些故事中对他们表示同情,对当时的社会有着厌恶的恨意。余华的文章,我也曾用冷漠来形容过,可是现在细细想来,余华的虽然有《活着》那种“身边人一个个接连死去,只留我一个人和一头黄牛”的悲惨,但是许多故事中依然有短暂的幸福。张爱玲、余华的悲剧故事是“千人齐哭,哭声撞天,天犹感人,倾降大雨”,是一种哭天抢地的惊奇壮美,往往和时代联系到一起。但是今天看《大红灯笼高高挂》,就算满屏红彤彤的大红灯笼都难以排解心里那股子阴郁的情绪。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讲述了刚读半年大学的颂连遭遇家庭变故,因继母贪财嫁入陈家做四房姨太太。刚刚读大学,可谓是充满期待与幻想,又是19岁如花似玉的年纪,嫁入这深宅大院,卷入这些个闺帷争斗之中。这家中的规矩也甚是可笑,但却尤为独特。“灯”象征着老爷的恩宠,四房在正门前听候老爷吩咐,将“灯”放在哪家门前,就预示着晚上在哪家院子里歇着。老爷的恩宠代表着在家中能享受锤脚、自主点菜这些权利,长久的独宠则能以一顶一,在府里为所欲为。颂连在这个深宅大院里面无依无靠,只有一个二太太与他推心置腹,常常和她交谈,大太太一心向佛,规避这些无意义的纷争,三太太则是颂连的争宠的强力敌手。
在这样表面的格局下,在颂连意外的发现仆人燕儿在房里扎小人咒颂连,燕儿招供出来是二太太指使的时候,我一度怀疑燕儿是受三太太指使陷害二太太,却没想到最后二太太才是真正的黑手。表面上为敌的三太太却是和颂连一样,都是为了在府里生存,殊途同归,最后的命运都是一样的。在看到三太太被害死的时候,颂连疯了,二太太算计一切,以为自己赢了。但是,毕竟二太太年老了,老爷由新娶来一位五太太,就和当初颂连来的时候一样。谁?又是最后的赢家呢?每一个都是可怜人。
看完这部电影,敲脚的声音不绝于耳,满眼都是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还有颂连木讷的眼神,无声的就这样将一个人的希望逼到绝处,逼死灵魂,而余华、张爱玲那些主人公仅仅是被一个特定的时代无情碾压,但在这里,是漫漫历史长河中,官宦家庭、宫廷内阁中那些闺帷斗争的小缩影。有女子被这吃人的封建礼教葬送性命?又有多少奴仆丫鬟在主子的斗争之中成为随意摆弄的棋子?又有多少儿女像颂连一样当做物件一样被迫出嫁?这些封建礼教的可笑浓缩在了一个小地主家庭中,大太太是地位的象征,二太太是心计的象征,三太太的恃宠若娇的象征,四太太颂连是新思想的象征,再这样一个特定的格局之中产生更强大的碰撞。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让人觉得很可怜,让人看完之后,心里是寂寥的,无声的,绝望的。